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身後物


伍淑賢

朋友最近頗煩惱,因她八十多歲的老媽開始想到百年之後,身外物如何處置的問題,於是東西送人的送人,扔掉的扔掉,唯一未想到怎樣處理的,是已過世的老伴留下的幾十箱旅遊筆記和硬照。

原來朋友的爸媽在退休後的二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去了內地旅遊,玩得深入而有系統,每次都細心蒐集大量資料。那時內地剛改革開放,很多地方都不那麼容易去到,他倆的經驗,對很多旅遊人士都有參考價值,她父親當時也不時在報上寫文章,分享經歷和心得,蠻有意思的。我於是說,那當然是整理好之後出版成書,無論給外面讀者看,為那時代留個記錄,或當是給子孫一份禮物,都值得做啊。朋友卻很遲疑,因為懂得整理那幾十箱東西的,只有她媽媽,而伯母雖然精神還很好,但是否應花這麼多精力在這一單事上?老人家還有很多其他事想做,也得日常作息和養生。

不過最重要的,是朋友認為即使出了書也不會有多少人感興趣,因為時移世易,現在中國旅遊資訊唾手可得,三十年前的旅遊經歷,還有人要看嗎?如真不想浪費那批材料的話,只需取其精華,放上雲端供人瀏覽就是了,不用砍樹出書。至於留給後人作紀念,她覺得更不必,因為她和眾兄弟的下一代應都不會看。然而即使放上網,也得花她和母親不少精力和金錢去整理文字、揀選相片和把硬照拿去掃描,也不是說做就做的。

談到她下一代根本沒興趣看這些東西,我倒是很感慨。我極鼓勵她把材料出書,是由於我家中祖上留下的文字幾近零。我曾用了好些功夫去搜尋上輩的生平,卻沒找到什麼,很是氣餒,也覺得枉為先輩的後人。如果像朋友般有現成材料而平白放棄,始終很可惜。人們對先輩的興趣,有時是隔代才出現的,比如我就極想知道祖父和曾祖父,在清末民初的時空怎樣生活,面對怎樣的社會。不過一家有一家難處,想到這點,我便收聲。

相關新聞
百家廊:我的櫻桃情結 (2016-05-10) (圖)
聊易談經:井卦 (2016-05-10)
思旋天地:五窮六絕七翻身 (2016-05-10)
發式生活:媽媽的感覺 (2016-05-10)
書聲蘭語:從新界原居民教育說起 (2016-05-10)
翠袖乾坤:身後物 (2016-05-10)
跳出框框:拉扯說網購 (2016-05-10)
百家廊:喝茶的人生哲理 (2016-05-09)
琴台客聚:莫非課業追不上? (2016-05-09)
生活語絲:大刀進行曲 (2016-05-09)
淑梅足跡:好媽媽蔡李惠莉 (2016-05-09)
七嘴八舌:黎明驚險騷的啟示 (2016-05-09)
翠袖乾坤:壓在棚區下的大唐皇宮 (2016-05-09)
網人網事:智慧出遊(三) (2016-05-09)
古今談:中國智能手機創新升級 (2016-05-06)
翠袖乾坤:遺忘了的風光 (2016-05-06)
演藝蝶影:璀璨多姿的音樂劇講座 (2016-05-06)
隨想國:記憶 (2016-05-06)
此山中:少年十五二十時 (2016-05-06) (圖)
雙城記:梅氏與許姬傳 (2016-05-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