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德江委員長來港視察48小時,出席活動多達18場。 資料圖片
--張德江委員長視察香港精彩看點回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香港特區視察三天,僅逗留了48個小時,出席的活動就多達18場。一切轉眼結束,或許一眾香港市民還未能好好消化,就已經要向委員長道別。本報就整理總結了張德江此行的「精華片段」,將三日行程化為九大要點,從張德江與香港的情緣說起,再步步推進,向大家展示張德江見特區官員、作提醒、看創科、見議員、闡港策、見各界、察安老、觀安居的重點內容,讓大家重溫張德江此行對香港的意義,思考社會發展的路向。 ■記者 甘瑜、鄭治祖
1、抵香江 機場深情憶港緣
張德江委員長和香港緣分非淺。他在5月17日中午抵達香港,向傳媒發表講話時,首先轉達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央政府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其後主動提到這段緣分,「我在廣東工作期間,曾經與香港特區政府會面,共同推動粵港合作,共同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共同抗擊非典疫情並取得勝利。這些回想起來歷歷在目。」
力推「9+2」經濟圈惠港
雖然這次是張德江擔任委員長、主管港澳事務以來首次視察香港,但此前他無論是在吉林、浙江、廣東、重慶擔任地方要員,還是躋身中央成為國家領導人,工作皆與涉港事務有不同程度交集。特別是主政廣東期間,張德江大力倡導建立「9+2」經濟圈,使香港得以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從中受益;積極推進跨境基建及服務業開放,促進粵港間緊密與和諧;帶領廣東民眾及醫護專家與港人一起守望相助,抗擊沙士,結下深厚情誼。
張德江在17日談到是次考察目的時,以三個字概括,就是「看、聽、講」:
「看」是要看香港近年變化,看望各界新老朋友,了解香港市民生活情況,相信行程一定取得預期成果。
「聽」是聽取特區政府工作情況,社會各界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和落實香港基本法的建議和要求,以及對國家和香港發展的建議和要求。
「講」是在由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發表主題講話,在歡迎晚宴發表正式講話,以及在其他不同場合發表講話。
張德江表示,他這次帶茪丰〝M內地同胞對香港特區和廣大市民的關心而來,相信這次來港一定會取得預期成果。事實證明,委員長是次視察行程,正如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委員長離港後發表解讀講話時所說,取得了圓滿成功。
2、聽應 讚適度有為見效
乘專機抵港後,張德江委員長首先在下榻酒店與特首梁振英會面,其後到政府總部聽取梁振英及3位司長匯報特區政府工作。出席匯報人員還包括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以及所有常任秘書長。
正評從實際出發 力創新局面
匯報會以工作會議形式安排,張德江居中而坐,特首及各主要官員坐在兩旁。張德江聽取匯報後發表講話,指今屆特區政府組建以來,在梁振英領導、大家共同努力下,認真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以及認真貫徹香港基本法,又讚揚特區政府從香港實際出發,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不斷克服困難、穩步前進。
他特別提到,今屆特區政府提出「適度有為」施政理念,特別是在經濟、土地、房屋、養老、扶貧等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很多新舉措,也取得初步成效,「對梁振英特首、特區政府工作,去年12月底,特首進京述職時,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都給予充分肯定,中央對特首工作、對特區政府工作是滿意的。」
張德江強調,當前香港既面臨一系列挑戰,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重點,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為香港特區繁榮穩定發展、廣大居民福祉作出更大貢獻。「我對香港充滿信心,認為香港前景是光明的,『一國兩制』一定能夠取得更大成功。」
3、十三五 提四優勢四方向
作為是次視察香港「重頭戲」,張德江委員長出席5月18日首次選在香港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表主旨講話。他指出,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發展方面,擁有四大獨特優勢,以及中央支持香港發揮積極作用的四個方面,闡明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和推進國家發展戰略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增強港人借助國家良好發展局面,實現新的發展信心。
港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
張德江當日在高峰論壇向2,000多名海內外嘉賓發表題為《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共創「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主旨講話。他指出,香港特區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中央政府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和設計「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時,均把支持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作為重要政策取向。
他表示,「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香港擁有四方面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
二是開放合作的先發優勢。
三是服務業專業化優勢。
四是文脈相承的人文優勢。
張德江強調,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繁榮穩定和在國家戰略大局中的作用,支持香港鞏固既有優勢、開發新優勢,加強與內地交流合作,同時希望香港更積極主動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中央將支持香港在四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打造綜合服務平台。
二是瞄準資金融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建設。
三是聚焦人文交流,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
四是深化與內地合作,共同開闢「一帶一路」市場。
張德江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一帶一路」承前啟後重要一年,「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在香港召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對進一步凝聚沿線合作共識具有重要意義。他祝願香港參與「一帶一路」航船,乘風破浪、駛向遠方。
4、察創科 與五弄潮兒交流
5月18日下午到香港科學園實地考察,是張德江委員長視察香港之行的其中一大亮點。他當日特地聽取了5間香港本地創科初創企業創辦人的介紹,及了解他們在不同科技範疇取得的卓越成果,包括防火機械人、電腦視覺與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無創產前檢測、多功能電動輪椅及研發生物人工心臟供藥物測試。委員長鼓勵他們將產品打入龐大的內地市場,尋求更進一步的發展。
進步無止境莫停步
張德江在當日聽取了防火視野機器人的介紹,特別問到一台設備能監控多大面積,又提到自己在上世紀60年代,曾在農村山區開車看到山上瞭望塔,體驗到單靠望遠鏡去監控,面積十分有限,如果有關技術能夠應用,監控面積便可更大、效率可更高,又在知道公司創辦人只得31歲時笑道:「真是好年華啊!」
他其後觀看了可協助殘障人士或老年人攀爬樓梯的「越障椅」的運作示範,衷心希望該相關科研能夠實現產業化,更特別提醒有關公司的創辦人在開始打開市場時,必須關注成本的問題,又勉勵研發者說,創新是永無止境的,「目前你可能覺得它是十全十美的東西,但還要有後續的跟進,要不斷地改善它、提高它,增加它的功能,提高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便捷性。」
盼成經濟發展新引擎
張德江在考察時發表了講話,祝賀香港創新科技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創新科技引領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動力。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通訊網絡,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及來自全球的優秀專業人才。香港還有一流的大學、觸覺敏銳的企業。創新能力、潛力和發展空間得到高度認可,也面臨難得的機遇。
他希望特區政府和業界抓住機遇,通力合作,加強官產學研合作,繼續加強與內地合作,加強創新人才培育和引進,使創新科技成為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
5、晤議員 認真聽不同意見
5月18日晚,張德江委員長在出席特區政府舉辦的香港各界歡迎晚宴前,以酒會形式與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立法會議員、法官、區議會代表等各界人士會面交流,當中包括了4名反對派議員。無論是建制派或反對派的議員與會者咸稱,是次為中央歷來最高級官員來港聆聽持不同意見的議員的意見,顯示中央政府對與香港社會各界溝通的重視。他們並期望未來可繼續有更多類似的交流機會,促進中央與香港的關係。
張德江在酒會開始時表示,歡迎與會人士直接向他表述香港狀況、建議和觀察。其後,他聆聽了各人意見,其間未有插話,到最後才總結回應。
歷史性交流意義重要
與會的民建聯主席李慧k指出,是次交流會面是歷史性時刻,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與香港社會各界溝通的重視,而委員長對香港事務非常熟悉,在交流過程中也沒有迴避任何敏感話題,期望未來可繼續有如此的交流機會。
工聯會議員陳婉嫻也形容,是次酒會具有重要意義:「今次這個宴會很重要,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能夠容納香港不同聲音,立法會內不同黨派都一起接觸委員長,這一點我們覺得很正面,香港人很歡迎這狀況。」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指,這是中央歷來最高級官員來港聆聽持不同意見的議員的意見,形容是「歷史時刻」。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也形容,此次讓反對派議員直接和國家領導人對話,是「歷史性的突破」,期望往後能夠保持溝通的渠道。
不分黨派 納各方聲音
在5月19日,張德江會見香港社會各界人士,總括自己在「聽」方面的收穫時指,「我們過去所說的『泛民主派』,或者說叫反對派,咱們不說分幫分派吧,就是有不同意見的社會群體、代表人物的意見,我們都聽。耐心的傾聽,了解對方的立場,讓他把話說出來,有什麼不好嗎?沒什麼不好,聽到之後將來可以交流。」他強調,特首也好、特區政府也好、公務員也好,要聽不同意見,而且要聽毛病。
6、闡港策 論初心耐心信心
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隨茠懋|向前發展逐漸浮現,部分人違法、暴力衝擊的行動愈演愈烈,有人更鼓吹所謂「香港二次前途自決」甚至「港獨」等極端言論,令不少人擔心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 以至「一國兩制」或會受到動搖。張德江委員長在5月18日晚出席香港各界的歡迎晚宴上,將自己對「一國兩制」和香港問題的看法概括為「三個心」:勿忘初心、保持耐心、堅定信心。他相信,只要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
批「偽本土」圖搞分離
張德江在當晚向出席晚宴的四百多位嘉賓發表的講話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國兩制」是對香港本土實際情況的最好照顧,極少數人排斥「一國」,抗拒中央,甚至打出「港獨」的旗號,這不是「本土」問題,而是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二是特區政府和司法機關嚴明執法,公正司法,決不能姑息。三是將注意力聚焦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提升競爭力上來。
張德江的第二句話是「保持耐心」。不能因為一些因客觀因素而出現的深層次矛盾,就對「一國兩制」產生懷疑、動搖甚至否定。只要香港各界秉持「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的精神,共同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和衷共濟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收到成效。
「一國兩制」前景光明
第三句話是「堅定信心」。首先要堅定對「一國兩制」事業的信心。其次,是要堅定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他說,只要香港同胞發揚勤奮努力、愛拚會贏、創新進取、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優良傳統,把握機遇,用好國家支持的政策,找準「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不斷提升原有優勢,開創新優勢,就一定能夠在參與國家發展的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香港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7、見各界 囑齊心力撐施政
在5月18日晚香港各界歡迎晚宴上,張德江委員長已表示過,特首梁振英及其領導的香港特區政府,正茪O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只要香港各界共同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和衷共濟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收到成效。翌日,在會見了香港各界人士時,張德江重申,希望大家支持特首梁振英和特區政府的工作,讓他們有環境施政、有條件施政,才能把社會辦好。
讓政府有施政環境
他在向逾二百名香港社會各界人士講話時強調,特首是經過法定選舉、中央任命的行政區的特首,特區政府也是經過法律程序而產生的,也是為香港服務的,要讓他們發揮作用,才能維護香港的法治、穩定、貫徹「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及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緩解民怨、改善民生。
他說,「得讓他們有環境施政、有條件施政,大家支持他們依法施政,這樣社會才能辦好,總得有牽頭人、總得有人負責,那不能大家都說了算,那不能光找毛病。」
張德江並呼籲在場人士要團結香港社會各界,共同為香港努力。香港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利益多元、訴求多元,「這很正常,這些多元的訴求的前提是什麼?那得為香港好,應該在『一國兩制』、香港基本法的前提下,大家有不同意見都可以表達。」
重申中央挺港發展
他重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智慧,也是中國人的智慧,是解決歷史遺留下的香港問題的最佳選擇,「基本法、『一國兩制』是正確的、可行的,如果拋棄了『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香港必亂無疑。」
張德江又對香港各界多年來為香港繁榮的發展作出貢獻,多次表示衷心感謝,更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又勸勉大家要和衷共濟,並指出中央堅定不移、不遺餘力地支持香港,「凡是香港需要的、中央能辦到的,一律都支持。」他看好香港的前景,「香港大有希望,關鍵在大家團結奮鬥!」
8、探安老 牽手貼心噓冷暖
人口老化,加上全球化發展令貧富差距拉遠,安老扶貧成為內地以至香港面對的重大課題。張德江委員長在5月19日特地到香港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內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長者地區中心,他參觀了大樓內的復康治療室、聚會室及美膳居,與長者親切交流,了解他們的日常起居及康復治療情況,並向他們表達了親切的問候。
籲動員社會力量解老齡化
在復康治療室內,一名長者正接受手部活動訓練。張德江躬身與對方交談,祝對方健康長壽,又細問現場的治療師該活動的詳情,其後觀看了長者在新穎趣致的機械人帶領下進行動感操,其後更應邀與長者一同做了三式伸展運動。他又與參加棋藝及茶藝活動的長者交談。
離開前,張德江向安老中心送贈了一部老人康復跑步機及一張電動按摩椅,並祝賀眾人健康長壽,生活過得更美好。中心長者亦特意向張德江送上手製紀念品,感謝國家領導人的關懷。
張德江強調,老齡化問題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一方面是政府要牽頭承擔責任,但政府又不可能承擔無限責任,「因為畢竟財力有限,要動員社會力量。」
他以聖公會有170年服務社會的歷史為例指出,已發揮出挺好的作用,而家庭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大讚香港安老服務很有特色,家居照顧、日間護理、院舍安老等多種模式相結合,很多理念及經驗都值得內地借鑒,相互交流。
9、觀安居 了解細微問經驗
「上樓」、「上車」,是香港市民最關注問題之一,也是今屆特區政府施政重點之一。張德江委員長在5月19日最後一天視察行程中,特地到觀塘新建公屋安達h視察。委員長指出,香港土地少,市民住屋一直是問題,而「安居才能樂業」,這是中華文化傳統,住屋對一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特區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見效,但希望特區政府再接再厲,又叮囑特區政府要千方百計解決這個問題。
張德江在安達h參觀了不同單位和房間,包括浴室等。他在了解房屋政策的同時,不忘提出市民關注的問題。得悉安達h連同附近屋h將住有四萬人時,他隨即問道: 「配套怎樣?學校啊那些......」參觀公屋單位時,他還很實在地指出,公屋單位裝修不錯,一般情況下可以不必費勁搞裝修,不用花冤枉錢,買些傢具就可以搬進來。
囑千方百計令「居者有其屋」
他並讚揚香港房屋設計較科學,面積有效利用,又叮囑特區政府首要是千方百計解決香港土地問題,令「居者有其屋」,讓香港市民有住的地方,特別是香港土地少,房屋供應一定很緊張,「香港居民也好,內地居民也好,很重要的一點,安居才能樂業,作為中國文化傳統,住房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對於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
他讚揚特區政府為解決安居問題及改善住屋條件花費很大工夫,也有一定成效,但同時希望特區政府再接再厲,「還要下很大工夫,因為任重道遠。」
解決住屋問題後,他認為下一步需要增加單位面積,可能由40平方米或50平方米,再增加至80平方米或100平方米,「為居民服務是永無止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