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生產力局孖寶 電動車速儲能

2016-06-17
■右起: 潘志健、蕭幸全示範利用智能流動電動車充電系統為電動車充電。   馮健文 攝■右起: 潘志健、蕭幸全示範利用智能流動電動車充電系統為電動車充電。 馮健文 攝

「巨型尿袋」流動快充 「醒目」配電系統一叉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零排放的環保電動車,但不少私家車車主對車輛充電配套設施存疑,窒礙他們購買電動車代步。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最近成功研發兩項電動車充電新技術,包括被形容為「巨型尿袋」的流動充電設施,可為電動車提供緊急充電服務。另一項為智能派電系統,就算車場只得數個固定充電位,也可同時供幾倍數量的車輛充電。前者於早前更於瑞士發明展獲獎,預期兩種技術均可於明年在本港應用。

現時全港共有5,042輛已登記電動車,並有1,300個不同類型的公共充電器,不過生產力促進局汽車零部件研究及發展中心汽車及零件首席顧問潘志健指出,不少車主雖支持環保,亦不介意電動車的價錢,惟卻擔心轉用後,於駕駛期間未為意電力不足令車輛突然「死火」,又憂慮公共充電位如被其他車輛佔用,令他們久候也未能充電,造成不便,因此對轉用電動車感猶疑,令他們未能放膽選用。

創科基金資助 膺國際獎項

為解決車主的憂慮,潘志健指出,生產力促進局於數年前起研發新技術,其中一項由創新科技基金資助、與夥伴機構ITE Engineering Limited合作的「智能流動電動車充電系統」,於3月終研發成功,可為行駛期間因沒電而找不到充電站的電動車,以及一些因現有基建或電力負荷所限而未能設置傳統固定充電站的場所提供協助。此項目更於今年4月在瑞士舉行的第四十四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奪得銀獎。

潘志健形容,這個充電池設施就如一個為手機充電的「尿袋」,只是較為巨型。它有別於傳統充電站必須設置在固定地點及連接電網,而是可走遍不同角落,為電動車提供緊急充電服務,以及為不能安裝固定充電站的場所,提供充電支援。

叉5分鐘行廿公里 料明年推出

中心的研究及發展經理蕭幸全指出,此裝置更可支援不同國家及不同速度的充電標準,在本港行走的各種電動車型號均可使用;且充電時間短,只需約20分鐘便能為車充電50%。充電5分鐘至7分鐘,可讓車行走20公里,足夠由九龍塘駛至淺水灣。

蕭幸全表示,此技術已經完善,可供使用,現正由ITE研究如何將其商品化,如以電召方式向有需要車主提供流動充電服務,或將價值達35萬元的設施,租或賣予有需要機構讓車主使用,但仍未有定案。

ITE回覆本報查詢時只表示,預計設施可於明年推出市場。至於以何種方式提供服務、具體收費方案等均未定案,需視乎市場實際需求。

智能管理成本低活用充電位

至於另一項新技術為「智能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潘志健指出,現時傳統停車場的電動車充電泊位,每個獨立運作,不能分享至其他充電器,限制了充電泊位的數目。此系統能實時監察及分析充電器的實際用電情況,利用配電原理,在總供電量不變的情況下,靈活調配個別充電器的電力輸出,為更多電動車充電。

生產力促進局汽車及零件高級顧問鍾偉聰指出,此自動派電技術只需添加電腦、加設軟件以及鋪設電線,就算只有3個充電位,也可為三四倍數量的車輛充電,費用只需數萬元。

他稱,此新技術可讓一些落成已久的屋苑或大廈停車場,能善用現有充電設施,無需大量額外投資,便能為更多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他們已計劃於本年底在兩個半官方機構的停車場,進行為期四五個月試驗,如順利便可正式推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