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訪談 > 正文

讓世界看到中國經略南海史

2016-08-01
■《明代東西洋航海圖》與現代地圖的對比圖。受訪者供圖■《明代東西洋航海圖》與現代地圖的對比圖。受訪者供圖

梁二平的海洋研究之路跟學院派不盡相同,他選擇了一個特殊的「證據」作為研究的藍本,這就是海圖。十多年來,梁二平憑借一己之力,「按圖索驥」走訪世界各地的海洋博物館和圖書館,將一切找得到的海圖或者購買、或者複製回來,可謂中國民間海圖收藏第一人。有關海洋的專著接二連三面世。

發現珍貴海圖 開心如撿金子

一張海圖的高精電子版及複製的費用動輒成千上萬元,多年下來耗資不菲。每當發現一張珍貴的海圖,梁二平都是高興得合不攏嘴,「不像是花錢,倒像是撿了金子一樣開心」。在他收藏的海圖中,「最貴」一組海圖當屬從大英圖書館複製的黑船事件(指1853年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的事件)海圖系列,共14張。電子版版權花費數千元,回國複製每張又花費數千元。

近期,南海再起紛爭,梁二平最為迫切的願望,是讓世人看到中國經略南海海區的歷史。《明代東西洋航海圖》就是最好的證明。「那個圖很小、很模糊,但仍能顯示它的不同凡響之處。」2011年,當梁二平從香港大學錢江博士的論文稿上看到了這幅英國人稱之為「雪爾登地圖」的電子版,他就下定決心要尋訪原圖,複製回中國。

《雪爾登地圖》即《明代東西洋航海圖》,一直在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安圖書館中,但直到今天,英國方面對它學術研究仍停留在修復與保護的層面,而最早研究此圖的美國學者研究的方向是它的導航元素和南洋海上貿易全球化。

遠赴牛津大學 拜見明代海圖

梁二平曾到牛津大學博德利安圖書館拜見真跡,他亦是第一個看到真跡的中國學者。梁二平見到中國文獻館的館長大衛.赫里維爾。站在剛剛修復並首次展出的古代航海圖前,二人一起追憶那段傳奇。梁二平發現很多中文後邊都加注了拉丁文,猜想是此圖傳到外國航海家手裡後加注的。向大衛求證後得知,這些註釋是當年一位名叫托馬斯.海德的人加上去的,而他是根據一位名叫沈福宗的中國人的解說,才得以完成這幅圖的拉丁文註譯。

展示在梁二平面前的這幅古圖,是一件保存較完好的彩色絹本地圖,地圖旁的英文說明的大意是:「雪爾登中國地圖(1620年代):這是一幅了不起的水彩地圖,1659年入藏博德立安圖書館。它原來擁有者是約翰.雪爾登,是位律師、歷史和語言學者。此圖是中國地圖中最早的,不僅顯示航線,而且將中國描繪成東亞和東南亞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中心的地圖。」

梁二平回國後,即在深圳鹽田區圖書館海圖館策劃了由葛劍雄任學術主執的《雪爾登地圖》專題論壇,正是在這個會上專家們將這份中國人繪製的古地圖定名為《明代東西洋航海圖》。一年後,《明代東西洋航海圖》真跡在香港海事博物館展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