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訪談 > 正文

特寫:記者變行者 醉心海洋文化研究

2016-08-01
■2016年梁二平在荷蘭代爾夫特藍陶博物館考察。  受訪者供圖■2016年梁二平在荷蘭代爾夫特藍陶博物館考察。 受訪者供圖

記者和行者,一字之差,一步之遙,梁二平卻用自己的努力實踐了二者身份的轉變。第一個影響他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轟動全國的羅開富「重走長征路」的報道。1986年,記者梁二平展開了一個反映關東歷史變遷的系列採訪,撰寫的系列報道《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紀行》在長春的《城市時報》上連載了一百期,反響不錯,並結集成書。此後,他成為一名「旅行記者」,寫旅行系列報道或專欄,到1995年已經跑遍了內地的所有省份,香港和澳門回歸後,又訪港遊澳。

重走鄭和路 獲得新體會

第二個影響梁二平的人,是他的好友、中國傳媒界著名女記者范春歌。在她「重走鄭和路」的感召下,2001年,梁二平決定自費出洋,向偉大的旅行家鄭和致敬。幾年來,斷斷續續重走鄭和路,採訪了當年的占城、暹羅、滿刺加、淡馬錫......一路采風,攝影作文,藉以紀念古人不朽的遠航和今天偉大的開放。

「重走鄭和路」不單單要選擇好一條採訪路線,而且要有一條清晰的寫作思路。本身即是一種歷史觀的表達。「鄭和是偉大的,但在華人世界之外,他對世界的影響根本不像我們現在說的那樣巨大。這是我所見到的現實。」梁二平說,鄭和「西」行二十八年,從來沒和任何真正的西方國家打過交道,也沒有任何地理意義上的大發現,船隊所到之處都不屬於「未知領域」。鄭和不是第一個到達東非的中國航海家。在他的前面還有前朝的趟路人。史料最充分的,也是被世界所承認的,是元朝的航海家汪大淵。他不僅比鄭和早近百年遊歷了東非,而且還寫出傳世之作《島夷志》。鄭和船隊的馬歡等人的著作《瀛涯勝覽》,也多有照抄《島夷志》的部分。

既行萬里路 又讀萬卷書

「如果我們不能誠實地紀念鄭和,那還不如忘記了鄭和。」他說,誤讀的背後,是古代中國 「中央大國」心態發展到極致的開始。鄭和之後,中國人轉過身去背對海洋,西方世界卻開始了一股席捲全球的航海狂潮。

「重走鄭和路」之後,梁二平開始接觸這個相對冷僻的學術領域,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海洋文化研究之旅。記者梁二平,如今也是一個飽讀海洋文史典籍的行者。他說,想超越誤讀,既要行萬里路--自己去現實裡看,又要讀萬卷書--到歷史中去求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