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品茶靜心 助港人走更遠的路

2016-09-02
陳穆儀放棄律師工作開茶舖,推廣「慢生活」,希望港人能在生活中覓得寄託。張偉民  攝陳穆儀放棄律師工作開茶舖,推廣「慢生活」,希望港人能在生活中覓得寄託。張偉民 攝

女律師卸袍開茶舖 推廣「慢生活」

港人生活節奏急促,事事追求速度,陳穆儀(Nana)反其道而行之,放棄律師工作,創辦「茶。家Teakha」,希望讓港人享受「慢生活」。一間300呎的細茶舖,默默踡在太平山街一隅,與客人一齊「寧靜以致遠」。2015年初因「佔路」,「茶。家」一夜成名,她不禁感嘆:「那真是最困難的一段時光。」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即便時隔一年多,陳穆儀提起這場風波,還是一臉無奈。「茶。家」旁有一條幽靜的小巷,平日鮮有人出入,她便萌生創意,鋪上綠油油的地墊,供客人聊天、看書,隨意享受easy time,此舉很快受到了顧客的青睞。不過隨後,有路人投訴茶舖佔用了公共空間,食環署介入調查,並明令禁止再度使用。「茶。家」不僅收到罰單,還被要求停業一周。

停業遇竊 屢遇風波

律師出身,陳穆儀自然對各項法律條例了如指掌,佔用公共空間這一說法,其實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很多食店會在街上提供戶外的座位給顧客,按理皆屬「違法」,但只要不太誇張,食環署通常「隻眼開隻眼閉」。她雖在小巷鋪了地墊,其實所有顧客也是以「拎走」的方式,自發享受室外的空間,本意根本不是為了增加生意。

陳穆儀還笑稱,那時如同「熱血青年」,在網上發起簽名,呼籲客人周末帶坐墊或椅子到現場享用公共空間,卻也無濟於事。更慘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茶室停業第二日就遭竊,店舖玻璃窗被打爛,收銀機內4,000元現金不翼而飛。再營業,香港迎來了雨季,室外空間不能用,加上受外界輿論影響,生意一落千丈。

如今,風波早已不了了之,小巷反而成了一個小小的文化基地,「茶。家」還在努力「慢下來」。陳穆儀稱:「我不算一個嚴肅的生意人,不會付錢去做marketing,但會用一些軟性的方式吸引顧客,享受生活。」記者無意中發現,港大附近新開一年多的「茶。家廚房Teakha Kitchen」,設有一個室外的露台,花草叢生,生機盎然,牆邊告示鼓勵客人攜寵物一起享受歡樂時光。

文化活動 為客減壓

「茶。家」幾乎每周均會舉辦文化活動,小型音樂會、手作教學等。「茶。家廚房」還會邀請藝術家現場作畫,請茶農合辦品茶活動。令陳穆儀最滿足的是,一些客人不僅把「茶。家」當作一個茶室或者是餐廳,更多當成了生活中的一個寄託場所,釋放壓力。這正是她最想見到,也是正在做的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陳穆儀坦言有時很難平衡「賺錢」和「慢下來」兩者的關係。她完全不介意顧客在茶舖發呆、看書、聊天,開店本意便是如此;但逢周末或者假期,店外會排起長龍,等位時間有時很長,顧客難免有意見。她一直在掙扎、思考,如何解決這個「世紀難題」。身為員工或者老闆,很難開口讓客人離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