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龍躉室內淡水養殖 避雪卡毒重金屬風險
海魚是香港人最喜愛的食物之一,每年香港對活海魚的需求大約為2.5萬噸。亞洲水產養殖科技公司創辦人郭志一頗有先見之明,早在21世紀初就開始養殖龍躉供應市場。他還另闢蹊徑,在米埔及流浮山建起室內循環水養殖場,不僅為龍躉提供舒適、完整的生態系統,也令市民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迎刃而解。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提起郭志一,大家難免都給他貼上「永安太子爺」的標籤,因為他是永安百貨創辦人之一郭泉的孫子;卻鮮有人知道,他還是亞洲水產養殖科技公司的創始人,更是一個資深的潛水愛好者。
自小與海及魚結不解之緣
其實他自小就與海及魚結下不解之緣,他小時候暑假必到家族在石澳的大宅小住,那裡接壤泳灘,行幾步可出海游泳。初中開始,就跟隨年長的朋友在香港附近的海域潛水觀賞珊瑚礁、用魚槍打魚,百玩不厭,談起香港附近海域的情況更頭頭是道。時至今日,他已經擁有約35年的潛水打魚經驗,「今年都有去潛水」,興致一絲不減。
最初,郭志一並沒有自己養魚的想法。上世紀90年代初,他憑着對大海的喜愛和對海魚的了解,投入了貴價海魚進口的生意。那時,他會跟船去到馬來西亞、印尼、斯里蘭卡等國,甚至遠至中太平洋,運輸老鼠斑、蘇眉等魚來香港售賣。但很快他就意識到,肆意捕殺海魚和對海洋生態的破壞並非他所願,這門生意亦難見可長遠發展;運輸過程中船隻、船員、海魚等各方面的意外,都令他感到痛心。另一方面,臨近千禧年時的油價魚價高企不下,再繼續進口生意的話,幾乎無錢可賺,這種種原因便使他萌生了自己養殖海魚的想法。
2001年,郭志一通過業內的朋友了解到,澳洲有一個通過循環水養殖淡水魚的系統,2003年開始便與香港大學嘉道理研究所合作,研究在室內用循環水系統養殖龍躉。他解釋道,龍躉魚皮膠質豐富,屬於頂級石斑科,售價一直居高不下;龍躉還是石斑科中生長速度最快的,無論養殖多久,身形都會不斷增大。被探尋到的野生龍躉中,最大的可達600公斤。
年產6萬龍躉供高檔酒店
於是,郭志一成為香港第一個在室內養殖海魚的人,他從台灣進口魚苗,拿回漁場,用淡水養殖海魚。被問到為什麼不繼續使用海水養殖?郭志一最關心的還是食品安全的問題,現在的海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許多魚類都備受雪卡毒(毒素無法經過烹飪去除)、重金屬的困擾,中國附近的海域水質較差,只有用淡水養殖,飼料受到控制,才能令食品安全做到最好。
與港大的合約結束後,公司2006年便在米埔建成700平方米的養殖場,2010年在流浮山增設1萬平方米的廠房。目前,公司每年可向市場提供5至6萬條龍躉,半島酒店、文華東方酒店、會展中心等都是公司長期穩定的客戶。郭志一表示,最受市場歡迎的龍躉可稱為「酒席魚」,一般一條重量為2.5斤至3斤,生長周期為12至18個月,售價可達700元一條。
循環水養殖可沙漠設廠
目前,郭志一養殖的龍躉仍主要在港澳地區售賣。雖然深知龍躉在東南亞各國、內地的市場都很巨大,但他解釋,龍躉運輸過程中死亡率極高,而香港出口活魚的程序又十分繁複,費用也很高昂,惟有思考在其他地區再建立養殖場,有了這個循環水養殖系統,「哪怕在沙漠建漁場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