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在江蘇省蘇州市古城區馬醫科巷東段的「繡園」,是被列入《蘇州園林目錄》的四大私家園林之一。近日,繡園因被司法拍賣而廣受關注。8月29日上午,經過309輪競價,繡園被一位來自陝西咸陽的中年男子以6,525萬元(人民幣,下同)競得,溢價達到3,625萬元,拍出了蘇州私宅司法拍賣的最高價。而每平方米相當於10萬元,也是中國園林史上最大的購入。9月9日,記者從負責拍賣的蘇州姑蘇區人民法院獲悉,買家通過幾次匯款,截至當日,已將錢款全部付清,接下來將辦理過戶等手續。 ■香港文匯報記者 田雯 江蘇報道
根據蘇州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向記者提供的一份繡園歷史資料,繡園亦稱「龐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原名謳園,是清末詞人鄭文焯的寓所。
沈壽在此建繡校
光緒三十一年,刺繡大師沈壽與丈夫余覺,得劉伯年三四千銀元,購得謳園,創辦「同立繡校」,兼作福壽繡品公司,培養了不少刺繡能手。翌年5月,余覺、沈壽夫婦進京,此園屋出租予人。
百年來幾經易手
民國2年(1913年)後,余覺由張謇委派赴上海負責經營福壽繡品公司,後因經營不善,公司虧損,余覺以4,000元將馬醫科園宅作價給張謇,以此抵償公司債務。之後張謇又以4,500元售與龐國鈞。龐氏後將此改為龐氏義莊,取名「居安」。
新中國成立後,園子轉為直管公房,1966年由蘇州市房管局整修,取名「繡園」。其內主建築為「墨繡堂」和「雲芝軒」,池水居中,東增建「片雲亭」,南有「杏蔭榭」,迴廊西面建有扇形餘風亭。大廳南有園,其平面為狹長曲尺形,以水為主。池形由2個曲尺連成,三面繞以廳堂及廊。
1995年,蘇州市國有房產發展公司在當地文管會指導下,重新規劃整修,後售予城灣塑料廠廠長繆瑞忠。20年來,繡園也幾經易主,但是房屋保存完好,白牆黛瓦,屋頂四角翹起,地面鋪設青磚和鵝卵石,玉蘭樹、紫薇樹等各式古木掩映着木花格窗門,池水環繞着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一派蘇州古典園林的風貌,頗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正是這般婉約的山水,孕育出了沈壽和她獨特的蘇繡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