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針一線一紐 譜寫人生「意識形態」
在大多數業界人士乃至大眾的眼中,紡織製衣業近年的萎縮和困境早已是無可辯駁的事實,而香港紡織商會常務會董、信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駱百強在訪談中始終充滿信心,「只要人還需要穿衣,製衣業就不會消失,」他堅信製衣業不是夕陽產業:「每個行業都有困難和機遇,有其生存價值和生存方法,我們就是在過程中找到價值、轉型和尋找出路。」
獨特定位 有辣有不辣
始創於北角馬寶道上的家庭式工廠,從向大廠接下加工工序,到中國內地開放後北移開廠發展,再發展到今天成為生產「阻燃」童裝睡衣的龍頭企業,公司經歷了70年代香港的艱辛初創、改革開放的蓬勃和配額時代的起落,見證了香港紡織業的起起伏伏。
當年公司成立初期是主要以女裝為主,由於公司在大眾化製造業界中並沒有優勢,因此駱百強很快意識到業務必須要找到產品的獨特性,其議價能力才能相應提高。直至2005年,公司發展出現了重要的轉折點,在市場上沒有了配額的保護,駱百強決定分散投資,並且努力物色帶有獨特性的產品,最終定位在「阻燃」童裝睡衣,繼而在2009年成功推出美國童裝品牌Tweenklz。
「阻燃」童裝睡衣的獨特性,在於美國對童裝睡衣有嚴格的安全規定,因小朋友們活躍而安全性不高,為避免和減少意外,童裝睡衣物料必須通過嚴格的阻燃測試,一旦引發安全問題生產商更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駱百強坦言:「每間做紡織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生存伎倆,我們首先確定一個獨特產品,接着投放很大資源研發新技術,成為產品的專家。」在駱百強看來,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是「有辣有不辣」,他的團隊需要對認識產品具有深入開發的精神,當中的所承受的風險和損失可能難以負擔,故自我控制須非常嚴格。
現在,Tweenklz正在開拓內銷市場,駱百強相信,隨着內地父母安全意識的提高,以及「二孩政策」開放之後,兒童睡衣等產品的需求一定會不斷增加。
「走出去」需考慮周詳
近年內地生產成本急增和人才招聘的難題,公司正計劃「走出去」在越南設廠,駱百強強調,工廠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因製衣不可能完全機械化,當地有較多人口、工人技術優良、年青人比例高和民風淳樸,且平均工資遠低於中國。他又認為,越南在地理上靠近中國,有成熟的投資環境,如將來美國與亞洲國家簽訂「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下稱TPP),又可帶來一部分的稅務優惠。
但他強調要全盤考慮利弊,純粹因為TPP去投資,不一定是正確的選擇。「因美國大選帶來的政局混亂和『民粹主義』蔓延,TPP在大選年通過是難上加難,即便通過也不會有即時、大幅度的稅務優惠。另一方面,越南對污染防治已經設定了很高的要求,漂染業都要集中在工業園,同時需考慮將來該國的工資上漲等因素。」
駱百強相信,不僅是生產基地「走出去」,產品亦如是。他認為,國家近年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國製造的產品市場較為單一,通過這個政策,將來可將產品銷往「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
對行業代表的期望
「政府應在中小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扮演積極角色,政府之間的協調溝通,以保障港商在當地的投資。」駱百強又認為,相較韓國、台灣的製衣業的團結,香港同業在外一向都是「單打獨鬥」,期望行業的立法會代表能夠敦促和監督政府、為行業爭取最大利益,同時搭建橋樑團結業界,牽頭「走出去」。
本屆立法會選舉,紡織及製衣界從四年前約三千多名選民,跌至今日的二千三百名,行業困境從選民數字即可窺見端倪。但駱百強堅持紡織製衣業不是夕陽產業:「到今日,仍有很多間紡織製衣業公司是以香港為基地,紡織業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行業!」他更認為,政府推動「再工業」,較容易發展就是輕工業和科技,紡織業也是其中一種選擇,更小風險且更具有可操作性。
但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土地和政策的配合,都需要行業代表的推動。「期望新一屆的立法會議員能夠多聽取業界的聲音,看到整個行業的機遇。」
被問到是否鍾情這個行業?駱百強表示,他從70年代幫着家庭式小工廠搬搬抬抬開始,其後入讀理工大學紡織服裝市場學系,畢業後順理成章進入家族公司,多年來從未離開過,無論行業起飛、蓬勃、轉型的年代,駱百強和公司一次又一次在困難和危機中找到新的機遇。他堅定地表示:「我享受這個行業的挑戰和機遇,一針一線一紐的要求。紡織製衣業已經成為我人生中的『意識形態』」。■薇 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