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立法會換屆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表報告,認為該選舉結果將延續上屆立法會的運作困難,會內的分裂及拉布也會持續,勢必影響政府推行政策,對香港評級有負面影響。同時,非建制派內的意見及立場呈碎片化,可能令各項議案的審議過程被進一步拖慢,尤其是在重大基建議案及有關財政撥款上,更容易受到拖延。穆迪認為立會的緊張關係短期內難以解決,同時更會影響香港和中央的關係,長遠為香港信貸評級產生負面影響。
當前社會各界需要正視的問題是,香港自遭受政改失落以及「佔中」重創後,近幾年來政爭不停,更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導致香港發展停滯不前。而違法「港獨」分子更組黨結社,由街頭暴力走向立會,很可能進一步衝擊香港繁榮穩定。因此新一屆立會議員肩負重任,無論是建制派、傳統反對派還是激進「本土派」,都應本着議員職責,將香港整體利益擺在個人和黨派利益之前,為新一屆立會運作凝聚良好風氣,為提高審議效率做出應有之舉。立法會不應被個別激進人士「綁架」,淪為阻礙地區發展的工具,更不應成為香港延續政爭以及散播不法言論的舞台。經濟發展才是香港社會的最大利益和訴求,政爭只會不斷消耗正能量,拖累香港競爭力。停止拉布,依法懲處「港獨」,是當前維護立會健康運作、化解社會矛盾的首要任務。
發展經濟是香港最根本利益
日前台灣觀光業舉行「百萬觀光產業自救大遊行」,針對蔡英文當局上台後兩岸關係的倒退,導致台灣觀光產業受到的波及提出不滿。這正是台灣民眾民心向背的一次有力發聲。香港立會一眾候任議員應引以為鑒。無論何時何地,經濟發展永遠是地區最根本利益,也是選民的最大訴求。在台灣如此,在香港更是如此。過去幾年香港發展所走過的彎路足以讓社會各界達到共識:政爭非但不能推動香港的發展,反而不斷消耗社會精力,拖港人後腿。
因此一眾候任議員是否能夠從港人的切實利益出發,選擇以實際行動為香港發展提供「助力」,還是濫用手中職權製造「阻力」,這是立會議員為期四年的工作能否取得認同,個人從政之路能否走得長遠的關鍵。近幾年立會內拉布情況嚴重,如新一屆立會議員仍然持續該惡行,一再破壞香港行政與立法關係,其結果只會引起民意的反彈,就像台灣當局面臨的情況一樣。
由立會內部開始解決紛爭和矛盾
香港經濟的發展在於創造新型競爭力,同時加強與內地的經濟聯繫。對於前者,剛成立的創科局將大有可為,為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平台和助力。但目前香港在創新科技發展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遠遜於鄰近地區。社會如不及時檢討,奮起直追,將很可能被時代拋棄,到最後就連原有的優勢也會消失殆盡。而對於後者來說,香港加強與內地的經濟聯繫,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這更是香港經濟發展所仰賴的機遇。當前香港正在進行的幾項大型基建工程,將在交通、物流上為兩地經濟的進一步深化合作「鋪路」,盡快完成有關工程是必要之舉。這需要立會的充分配合,有效協助政府加快建設。議員上任後應實事求是,就事論事,為香港經濟發展開綠燈。
香港近年來政爭不止,矛盾深化,導致立會成為政爭舞台,淪為反對派奉行「逢政府必反」的工具。有責任心的議員應為香港整體利益着想,為港人的福祉着想,有效配合香港施政,停止拉布;同時積極發聲,遏制違法「港獨」危害社會,並從法律上向港人闡明「港獨」的危害性,協助有關部門依法懲處「港獨」言行,讓違法人士承擔應有責任。守護立會法治莊嚴之地,發揮立會應有職能,是立會議員的基本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