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華爾街日報》抹黑港「大陸化」 各界駁斥

2016-09-25
■《華爾街日報》抹黑港遭「大陸化」,遭香港各界嚴正駁斥。 資料圖片■《華爾街日報》抹黑港遭「大陸化」,遭香港各界嚴正駁斥。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美國報章《華爾街日報》昨日大篇幅報道,聲稱中央政府如何「施壓」,將香港特區倒模成為中國另一個城市,「扼殺了香港獨有的自主和開放特性」,又稱香港在中國經濟中的角色明顯「逐漸減弱」,而近年所謂「大陸化」的情況變得嚴重云云。

香港各界人士均強調,國家與香港兩地的關係一直都是密不可分,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並批評該篇報道並沒有客觀報道事實,只是玩弄數據,企圖抹黑國家與香港的關係。

《華爾街日報》昨日以《香港一個年代的結束,多得中國的擁抱(An Era in Hong Kong Is Ending, Thanks to China's Tight Embrace)》為題,聲稱香港自回歸後,中央政府「施壓」要香港倒模成為中國另一個城市,「扼殺了香港獨有的自主和開放特性。」

該文續稱,自1997年前至今,香港在國家經濟角色明顯逐漸減弱。報道引述《世銀》統計數據,香港在1997年的全年本地生產總值(GDP)佔國家經濟達18.5%,但回歸18年後、香港去年全年GDP卻僅佔中國經濟2.9%,且香港經濟與民生更依賴國家,例如主要糧食大部分由國家進口、旅遊業靠內地「個人遊」支撐,去年8成旅客消費均來自中國內地。

報道又回顧香港近年所謂「大陸化」的情況,包括獨立電影《十年》入圍金像獎最佳電影,頒獎典禮即在內地被封殺,內地學生在香港院校比例越來越高,教師被禁談論「港獨」等,又稱在香港26家主流媒體中,有8間由「中央政府、中資公司直接持有」,包括近年被阿里巴巴收購的《南華早報》。而1997年後港股也「染紅」,目前香港十大市值公司中,9間都是中資企業,包括騰訊(0700)、中移動(0941)。

報道又稱,很多香港人一直希望國家能夠民主化,逐步與香港接軌,但中央卻將香港拉近國家經濟軌跡,企圖以「個人遊」、國企在香港投資等「錢途」贏取人心。不過,中央策略的「反效果」已陸續浮現,例如香港的中產人士不滿「個人遊」太多,以及內地人推高香港樓價等。

盧文端:玩弄數字偷換概念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該篇報道並沒有客觀報道事實,只是玩弄數據,企圖抹黑國家與香港的關係。他認為,香港一直都是開放型經濟體,在回歸後經濟轉型,逐漸倚重金融、旅遊業發展是事實,而國家的經濟也是一直急速增長,故倘把兩者事實說成「依賴」便成誤導讀者。

陳勇:有政治目的誤導讀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表示,此篇報道有政治目的,就是試圖抹黑國家與香港的關係。他認為,國家過去20年日漸壯大是不爭的事實,但香港過去的本地生產總值也是上升,故倘以百分率去比較內地與香港經濟關係是含有誤導成分,「如果是以百分率而不是絕對值比較的話,那麼你們美國的經濟豈不也是衰落,變得更依賴中國?」

盧瑞安:經濟互補豈是「依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國旅行社榮譽董事長盧瑞安則指,該篇報道聲稱香港經濟與民生「依賴」國家的說法是不恰當,認為兩地的關係一直都是密不可分,故應是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回歸前,香港是國家的進出口窗口,如果說回歸後變得依賴,是切斷了香港與國家過去的關係,是以偏概全。」

他認為,國家發展強盛壯大,香港發揮自身固有優勢參與其中,並無任何不妥地方,「『一帶一路』全球發展戰略,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想參加,難道香港就不應參與其中嗎?這說法是說不通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