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港生變「張騫」 勝坐寫字樓

2016-09-25
■海絲會一周年會慶暨「張騫計劃2016」分享會上,眾人大合照。 岑志剛  攝■海絲會一周年會慶暨「張騫計劃2016」分享會上,眾人大合照。 岑志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一帶一路」為香港學子帶來發展機遇。海上絲綢之路協會早前舉辦「張騫計劃2016」,安排大專學生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實習,促進香港大學生認識「一帶一路」,協助他們尋找發展機遇。有參與學員表示,計劃令他們加深了對沿線國家的認識,以及有機會了解當地文化,更勝留港在「寫字樓」實習,若再舉辦同類計劃必定參加,並會向後輩作出推介。

「張騫計劃2016」提供11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實習名額,包括中國內地、加拿大、捷克共和國、非洲吉布提等,讓香港大專院校學生進行4星期至8星期實習,以鼓勵學生發揮冒險精神,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同時擴闊視野,充實人生,首屆吸引500名本港大學生報名參加,最後共有85人獲取錄並完成實習。

中大生:無懼溝通困難 勇於嘗試

計劃昨日舉行分享會,來自中文大學的黃嘉豪,在中國華信安排下前往捷克布拉格實習。他指出,「一帶一路」為中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為沿線地區帶來發展機遇,造就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面,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亦可參與其中。他起初經朋友介紹知道計劃,認為是進一步了解「一帶一路」好處的好機會,又考慮到在香港本地實習,可能只是在辦公室埋首工作,認為機會難得,於是報名參加。

黃同學說,捷克人主要使用捷克語,不太擅長英語,溝通成為實習一大難題,「同事們好叻,識好多語言,但同事溝通都用捷克語,你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其實沒有安全感。」他以試食「牛肉他他」(剁碎新鮮牛肉)經驗為喻:「我食之前有點怕,因為從來未試過,驚有瘋牛症,但食落口非常好味。我覺得做人也一樣,要勇於嘗試新事物,不要害怕。」他表示,若再有同類機會,一定再參加。

教大生:尊重不同信仰種族

在香港教育大學就讀的陳芷珊,經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安排到泰國沙巴一個度假村實習。她表示,自己並非教育相關專科,希望畢業前多到大公司和大機構累積經驗,收到宣傳單張後認為計劃吸引,決定參加。

她坦言,初時曾擔心安全問題,「沙巴可能沒有香港般先進,看新聞也常報道有綁架案發生。」她評估風險後,決定接受這機會,出發前預先學習簡單的馬來語,方便在實習中「破冰」和溝通。當地雖以伊斯蘭教徒為主,卻容納了不同信仰和種族文化,也讓她學會了互相尊重。她表示,若再有同類計劃,必定再次參加,並會向師弟師妹作出推介。

海絲會聯席主席葉劉淑儀表示,感到同學在實習計劃中面對的挑戰,「既要忍受高溫天氣、枯燥生活,又要輪更工作、捱更抵夜」,亦有同學要面對艱難和具挑戰性的生活環境。

她指出,海絲會計劃成立「張騫計劃」校友會,協助同學在投入職場前作好準備,應付工作上的種種挑戰。

葉太:海絲會加深大眾對「絲路」認識

她又說,海絲會成立短短一年間,為香港各界舉辦三場有關「一帶一路」的演講,加強業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了解。文化交流方面,又舉辦「南海一號──文化探索之旅」及「福建 (廈門、泉州)──海上絲路文化探索之旅」,加深社會大眾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