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哮喘豬驚現 食安新挑戰

2016-10-04
■食環署人員在上環市政大廈街市銷毀1,000公斤懷疑「哮喘豬」。 資料圖片■食環署人員在上環市政大廈街市銷毀1,000公斤懷疑「哮喘豬」。 資料圖片

-公共衛生+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香港食物安全水平一向甚高。然而,早前卻發生了「哮喘豬」事件,令全城聞「豬」色變。究竟「哮喘豬」事件的來龍去脈如何?事件對香港造成什麼影響?特區政府又可怎樣防止食物安全問題再次發生?下文將會逐一探討。 ■張揚 特約資深通識作者

新聞背景:高永文致歉 食環署五豐行跟進

今年8月,香港發生「哮喘豬」事件。食物環境衛生署表示,早前由內地江西省兩個農場供港的合共319隻活豬,部分的尿液樣本經測試後,被發現含有殘餘哮喘藥乙類促效劑(俗稱「瘦肉精」),當中40隻經上水屠房屠宰後,流出市面27個零售點。食環署聯同屠房營運商五豐行跟進事件,追查受影響豬隻的分銷情況,要求有關零售點立即停售有關產品,並已銷毀3,500公斤的受影響豬肉。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解釋,由於食環署職員在執行既定程序及指引上有不足之處,令有問題的豬肉流出市面;加上五豐行的活豬交易記錄不完善,令零售商的名單出錯。他承認特區政府應負責,形容「上了寶貴一課」,並向公眾致歉,又承諾將向購入涉事豬隻的肉檔及被「點錯相」的肉檔,按照平均零售價賠償損失。他透露,事件或非單純食物安全事件,已向警方尋求協助,而內地執法部門亦會跟進。

食過量可致暈眩頭痛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表示,鹽酸克崙特羅及沙丁胺醇是常見的乙類促效劑(俗稱「瘦肉精」),在本港於食用動物上使用這兩種藥物屬違法。他指出,人們食用含過量「瘦肉精」的肉類,特別是內臟(例如豬肺)後,可能會出現心跳加速、暈眩、頭痛、顫抖和神經緊張等徵狀,徵狀可在進食後10分鐘至3小時內出現,並一般於24小時內消失。

概念鏈接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在處理食品加工、儲存、銷售等過程中,確保食品衛生及食用安全的準則。食品安全風險包括致病性細菌污染和有毒化學物質污染,被污染食物會引起急性食物中毒和癌症等慢性疾病。本港食安中心負責本地或進口食品的規管、抽查及檢驗,評估食品安全風險,防止問題食品在港銷售。

食品監管(food monitoring):指國家相關部門對食品生產、流通企業的食品安全行使監督管理的職能,即負責食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實施生產許可、強制檢驗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查處生產、製造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質量違法行為。

多角度觀點:末端加強溝通 源頭加緊抽驗

本港不同持份者對「哮喘豬」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議。

食環署署長劉利群:本署食安中心屠房組轄下農獸藥組得悉豬隻樣本的初步測試結果,知道有樣本未能通過測試需要覆檢時,沒有及時確保入口商扣起涉事豬隻、及時讓上水屠房的驗肉組人員充分掌握有關資料。

驗肉組人員在未有資料顯示有關樣本已通過檢測前,沒有暫停檢驗受影響豬隻、及時扣留有問題豬隻的屠體。

事件反映兩組人員在執行既定程序及指引上有不足之處,溝通亦欠妥,未在關鍵時間將關鍵信息傳達,最終未能發揮把關作用,讓有問題豬肉流出。

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哮喘豬」事件反映現行檢驗制度的漏洞嚴重,對市民健康產生威脅。其實,2007年前,政府必須等待豬隻快速檢驗結果顯示為安全,才會容許豬隻被推出拍賣,可見現時的制度嚴重倒退。

促請政府擴大抽檢豬隻的比例,包括把涉事省份的供港豬隻的抽檢比例由40抽1,增加至等同5抽1;以及在事發後數天拍賣的活豬,必須待快速檢驗結果顯示為安全,才容許拍賣。

政府應與內地相關部門緊密協調,務使內地供港豬隻符合食用安全標準,亦必須確保回收豬隻的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遺漏。由於「哮喘豬」事件與政府的檢驗制度漏洞相關,政府亦必須為受影響的持份者作出合理賠償,及後亦應從速檢討快速檢驗制度、銷售制度及相關流程。

香港農業聯合會主席陳建業:估計今次出現「哮喘豬」可能是內地供港豬場的豬隻數量不足,而從非註冊供港豬場買豬更便宜,於是有人購入哮喘藥超標的豬隻頂上,利用內地抽檢後至抵港前的真空期做手腳,同時也從中賺取差價。

政府的現行機制,每40隻內地豬只抽檢1隻,遠少於本地豬每5隻抽檢1隻;今次事件反映由食環署、驗肉官到屠房,在把關程序上存在多項漏洞。

鮮肉大聯盟副主席關國華:江西省供港的活豬佔市場份額的約10%,並非本港活豬的主要來源,相信對本港活豬供港的影響不大。

被指售賣有問題豬肉的檔主胡太:自己一直賣的是本地豬,對於被列於涉事檔口名單大惑不解。受到事件影響,生意減少一半。

小知識

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中心是特區政府監察食物安全的部門,隸屬於食環署,負責制定和推行食物安全監管措施,通過政府、食物業界和消費者的合作,確保在港出售的食物適宜食用。若發生食物事故,該中心會監督所有處理和調查工作,並評估海外發生的事故對本港的影響,以及時向市民發放食物警報。

兩地如何確保供港食物安全?

本港生產的食物不多,食物供應主要依靠進口,其中新鮮糧食和副食品主要由內地供應。本港的法例規定,屬於高風險的食物,例如肉類、奶類等,輸港前均須通過食環署的審批制度。在本港出售的食物,均須符合本港法例的安全要求。

食環署設有恒常的食物監察抽查系統,在入口和零售等層面檢測食物,以確保食物安全衛生。如發現食物有問題,便會馬上作出跟進,嚴重的會作出檢控,違者最高可被監禁6個月及罰款50,000元。

輸港的食物,內地衛生當局一向有嚴格的監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食環署設有通報機制,一旦發現有問題的食物流入本港,會主動作出通知,以便採取跟進行動。過往3年的數字顯示,每年在本港檢驗的50,000多個食物樣本中,不合格比率為0.3%至0.5%,反映本港的食物安全處於高水平。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

五豐行:五豐行是本港獨家代理內地供港新鮮豬肉、牛肉和大部分家禽製品的企業。已故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當年為了穩定供港鮮肉的價格及數量,下令對外貿易部授權五豐行作為內地鮮活冷凍食品在港的獨家代理,至1983年成為有國企(是指由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背景的華潤集團的附屬公司。

辭彙鏈接

.食品安全 (food safety)

.食品監管( food monitoring)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並說明「哮喘豬」事件的兩個可能成因。

2. 參考上文,試從兩個角度解釋「哮喘豬」事件對香港造成的影響。

3. 特區政府可做些什麼來防止「哮喘豬」事件再發生?試舉出兩項並加以說明。

答題指引

1. 此題是原因分析題。學生可指出「哮喘豬」的出現,可能是因為本港檢驗制度存在漏洞,食環署和漁護署的把關不足,以及內地有人以低價買入的「哮喘豬」頂替通過檢驗的供港活豬,以賺取差價。

2. 此題屬於影響分析題。學生可從食物安全和業界生計兩個角度,指出並解釋「哮喘豬」對香港造成的影響。必須留意的是,這裡指的影響,應為負面影響。參考答案:從食物安全角度看,「哮喘豬」事件反映了本港檢驗制度的不足,令市民對食物安全的信心受到動搖。從業界生計看,由於五豐行的名單不齊全,令部分零售商無辜被指出售受影響豬隻,生意大減。

3. 此題為建議題。學生答題時,須留意題目要求的持份者是特區政府,所以必須從官方可行的角度思考。參考答案:首先,特區政府應該完善現行的活豬檢驗制度,加強食環署、漁護署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其次,特區政府應與內地政府加強通報制度,避免有問題活豬供港。

延伸閱讀

1. 《「哮喘豬」食署出錯 四建議改善》,香港《文匯報》,2016年8月20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8/20/HK1608200052.htm

2. 《「哮喘豬」令市民不安》,文匯網,2016年8月8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6/08/08/IN1608080036.htm

3. 《哮喘豬肉流入市面需要檢討》,香港《文匯報》,2016年8月15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8/15/PL1608150005.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