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上周五公佈9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四年半以來首次轉正,反映經濟企穩;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升幅高過預期。預計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
內地9月CPI按年上漲1.9%,高於預期的1.6%,前值為1.3%;PPI按年上漲0.1%,預期為-0.3%,結束了按年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自2012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
海內外工業品行情好轉
PPI回升主要原因有內外方面:
內因是:一為供給側改革帶來經濟回穩,投資需求復甦帶動大宗商品供求改善,價格回升。穩增長、去產能、去庫存的政策效果,使到內地工業行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重點行業庫存、銷量均出現向好態勢。二為房地產價格回升帶動工業品價格整體回升。
外因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轉,帶動內地工業品價格持續回升。環顧全球,通脹的升溫絕不限於內地,無論發達國或新興國以至商品淨進口及淨出口國均出現相同的趨勢。
PPI有繼續上漲的基礎。供給側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內地近期公佈第三批PPP項目,基建工程增多加上踏入施工旺季,以及國際煤、鋼價格持續上升,均有利PPI上漲。
另一方面,PPI最終能否持續回升也要考慮外圍因素。畢竟PPI受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以及匯率因素影響較大,以至美國是否加息等均會對內地生產資料價格產生影響。
貨幣政策不必過於寬鬆
通脹數據反映不存在通縮可能性,這意味着貨幣政策不必過於寬鬆,但是有關數據能否持續改善尚待觀察,因此也不足以促使央行實行貨幣緊縮。
因此預計內地貨幣政策將延續穩健態勢,將會保障市場流動性的基本穩定。■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研究部主管 陳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