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助治療腦退化 研究成果刊學術期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目前香港有超過7萬人受腦退化症(Alzheimer's disease,又稱阿茲海默症)影響,隨着人口老化,估計數字於20年內將增至28萬。惟病因至今仍未確認,遂未能發現有效治療方法。由香港大學生物學家阮陳健貞主導的一項跨地域研究,發現了控制神經球蛋白(Neuroglobin)基因的關鍵「開關機制」,為治療腦退化症提供了新的思路,當中包括基因治療。有研究成果剛於知名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發表。
神經球蛋白從2000年開始為人發現,過往有研究指它能保護大腦,並降低中風和腦退化症對大腦的損害。事實上,女性和高齡人士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相對較高,而他們的神經球蛋白含量亦較低。由於增加神經球蛋白表達量可以減低腦退化的機會,港大研究團隊用了6年時間來尋找開關神經球蛋白基因的控制機制。
研神經球蛋白控制
有關研究由港大生物科學學院榮譽副教授阮陳健貞主導,並與倫敦帝國學院臨床科學中心教授Richard Festenstein及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教授Sjaak Phillipsen等合作;阮陳健貞並於研究中提出全新的科學假設,即控制神經球蛋白的「開關機制」和其基因本身距離甚遠。
為驗證上述科學假設,研究團隊進行了包括染色體構象捕獲(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技術在內一系列科學試驗,發現在神經細胞中某一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在GATA-2蛋白質的協助下,可以與神經球蛋白基因互動。研究亦發現如果在神經細胞中移除這個DNA片段或GATA-2蛋白質,均會大大降低神經球蛋白的表達量。
或將助控更多疾病
了解神經球蛋白的控制機制,使發展基因治療等方法有機會應用於治療腦退化症,潛在治療手段包括把神經球蛋白基因和新發現的「開關」一同插入到基因組中,以有效提高神經球蛋白的表達量,達到其保護大腦的作用;或可以通過藥物控制GATA-2蛋白質,來促進神經球蛋白表達。
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教授陳志峰進一步指,這項發現不僅適用於腦退化類疾病,「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領域還包括神經球蛋白與神經腫瘤之間的關係,了解如何『打開』或『關閉』它,將有助我們控制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