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翼《論詩》有名句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確,在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不同的人才,展現出其過人智慧,被後人傳頌千古。這些人物經過民間故事的渲染,又有被特別奉為傳奇者,如姜子牙、張良、諸葛亮,當然還少不了劉基。
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末進士,歷任江西高縣丞、江浙儒學副提舉、浙東元帥府都事等職,曾因厭亂而歸隱,於山林專事著述。後應朱元璋禮聘,出山謀劃戰略,助其統一天下,建立明朝,封為誠意伯。最終因遭忌而被左丞相胡惟庸構陷,憂憤而卒,謚文成。
劉伯溫博通經、史,又精於天文、占卜、象緯之學,傳說著有《燒餅歌》一書,能知過去未來,幾為半個神仙。單論詩文,劉伯溫亦足為一代宗匠,《明史》譽之曰:「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今傳劉伯溫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等,以及後人所編《誠意伯文集》二十卷,其中收錄名篇《賣柑者言》: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①,玉質而金色;置于市,賈②十倍,人爭鬻③之。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乾若敗絮④。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⑤,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⑥外以惑愚瞽⑦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⑧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本文為寓言文體,旨為借賣柑者之口,譏諷世道,發人深省。前段着意渲染柑子色澤美艷,外表吸引,使人爭相搶購,以作為下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之伏筆,點出果販「欺」人之過。
然而,即使遭到責難,存心詐騙的果販始終毫無愧意,甚至大言不慚,直謂自己一向如此,反詰對方思想單純。何故如此?且待下篇再續。
譯文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保藏柑子,經歷嚴寒和酷暑也不會潰爛,拿出來依然光亮新鮮,質地如碧玉般潤澤,顏色則如黃金般燦爛。擺在市場上,叫價比平常要高十倍,人們仍爭相購買。我買到一個,剖開來,好像有股煙味嗆入口鼻;檢視柑子內部,乾枯得像破棉絮那樣。我感到奇怪而責問那果販說:「你所賣給人的柑,是要拿來盛在器皿裡,用以供奉祭祀,或是招待賓客呢?還是只不過用漂亮的外觀來迷惑那些愚鈍盲目的人呢?實在太過分了!這樣欺騙客人啊!」
賣柑的人笑着回答:「我做這種買賣已經很多年了,我靠這來養活自己。我賣柑,別人買它,不曾聽到有什麼意見,怎麼只有先生您不滿意呢?世上欺詐的人不少,難道就只有我一個嗎?只是先生您未曾細想罷了。」
註釋
① 燁然:色澤光鮮。
② 賈:通「價」。
③ 鬻:「粥」之本字,假借為「賣」。《說文解字注》:「鬻......音余六切。是以賣鬻字作此,賣之假借也。」此處解為「買」。
④ 敗絮:破爛的棉絮。
⑤ 實籩豆:實,裝滿。籩,盛果物之竹器;豆,盛酒肉之木碗;兩者皆為古代宴會或祭祀時所用器皿。
⑥ 將衒:將,抑或。衒,同「炫」,誇耀。
⑦ 愚瞽:愚,傻子。瞽,瞎子。
⑧ 食:動詞使動語法,粵讀作「飼」,解為供養、養活。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