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話訓練中的命題說話部分,經常可以聽到學生說出這樣的句子:
例1︰「我有去過台灣,但沒有去過日本。」
例1前半句有語法錯誤,正確的說法應當為:
例2︰「我去過台灣,但沒有去過日本。」
「有」
《現代漢語詞典》在「有」字項下有十個義項,但就語法結構而言,「有」作動詞時,所帶賓語只能是名詞或名詞短語 ,而不能帶形容詞或動詞,也不能帶動詞短語。因此,可以說「有書」、「有人」、「有美麗的風光」,而不能說 「有冷」、「有去過」、「有穿厚衣服」等。
「去過台灣」是動詞短語,因而不能做動詞「有」的賓語。如做肯定表達,「去過」已是動詞,可直接表達肯定:「我去過台灣」。
「沒有」
否定式的「沒有」既可修飾名詞,亦可修飾動詞。
修飾名詞的「沒有」。「有」是動詞中心詞,「沒」是修飾「有」的否定副詞,其動詞性質保持不變,仍可以帶領作為賓語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語。 因此,我們可以說「沒有書」,甚至可以省略「有」字,簡約地說:「沒書」。
「沒有」的另一個詞性是雙音節副詞。根據副詞的屬性,它是可以修飾動詞或動詞短語的。因此例2句,用副詞「沒有」,否定動詞短語「去過日本」,語法正確 。
出錯的原因
全因方言的影響。粵語與閩南語,都是可以用「有」來帶領形容詞或動詞以及動詞短語的 。
粵語說:「有冇去過台灣?」肯定式的回答可以是:「有」,也可以是「有去過」。閩南語說:「有冷無?」「有去無?」肯定式的回答也是:「有」或「有去」。
港台明星在說普通話時,一般會直接代入方言語法,變成:「有去過台灣」。翻看娛樂視頻或者台灣電視劇,基本上所有的港台明星,特別是台灣明星, 無一例外地用「有」直接帶領形容詞或者動詞,以及動詞短語。
聽得多了,很多人開始習慣,甚至在語感上漸漸傾向於接受這種說法。 於是, 講普通話時,也會用肯定否定句式「有沒有」發問:「你有沒有去過台灣?」 按照這個套路,很容易就將肯定式的回答說成「有去過」了。
但是,這是個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範的說法,屬於語法錯誤,考試時是會被扣分的。■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講師 高蔚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