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伊莎) 近日有報道提及有人自稱遊戲治療師,並開辦質素成疑的心理輔導課程,更安排無經驗的學員入學校做「實習」,輔導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令家長感憂慮。教育局昨日在網頁的《政策正面睇》專欄回應指,學校使用外購服務,必須依循教育局通告的程序及指引,採取有效的監管措施,並確保所選的服務符合專業要求。
局方到訪學校時,亦會留意學校的相關安排,給予改善建議。
教育局在《善用資源推動融合教育正面睇》一文指出,學校需定期監察外購服務的質素,如發現服務提供者的表現有問題或與合約不符,須要求改善,確保學生得到合適的支援。而在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下,學校每年要為支援SEN生的各項措施評估成效,並每年提交自評報告予當局,以及列明如何運用資源的資料上載學校網站,以提高透明度。
文章又提到,當局已為學校編制《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運作指南》,以及《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家長篇》,相信在家校合作下,融合教育的推行可有更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