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創業不是寫論文

2016-12-24

商界對大學教授創業持懷疑態度,認為教授只擅長教書、科研,書生氣太濃而不適宜經營之道。劉利剛對此亦不避諱。他表示,大學教授創業失敗率較高,往往是對未來過於樂觀,對市場的風險分析不足。另外,從大學教授到企業負責人,需要更多適應市場的規則,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角色轉換。

劉利剛稱,創業是不容易的,遠比想像中難。早在2012年,他就在國際權威雜誌發表了關於3D掃描儀的科研論文,但當其公司希望把這一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時,卻發現團隊的很多技術還不成熟,還需要做很多新的開發。「該產品的研發周期是一年半,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劉利剛說,而時間一長,員工的耐心、市場的變化、技術的更新換代,都會給公司運營帶來很大影響。

「打鐵還需自身硬」

他稱,市場不是那麼簡單,阿巴賽其創業團隊有很多的科研成果可轉化,但還要一步一步去做,一方面要有技術,另一方面就是要耐得住寂寞,「風口」是來了,但「打鐵還需自身硬」。他補充說,這就跟做科研一樣,「我們科研做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前十年都是在積累,只有實力達到後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目前,劉利剛公司有20多名員工,多是「80後」、「90後」,其中核心創業團隊七八個人,主要由劉利剛在中科大的同事、學生構成。劉利剛表示,團隊年輕是其公司的一個不足,在管理上還有一點欠缺。但他創業三年來最高興的事情,亦是看到整個團隊在不斷地成長,雖然中間有分分合合,但團隊的方向和信心在不斷地堅定。

他說,創業成功與否有很多因素,包括技術、管理、市場、服務等,這個過程很曲折,「你總是在不斷地繞,在繞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批評,自我反省,自我成長」。

劉利剛稱,宣傳方面能力不夠是其團隊目前的另一不足。「創業光靠吹(牛),是走不遠的。但是光有技術也是不行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了,光有產品不宣傳,你就憋在家裡死掉了。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推行很多宣傳手段,包括微信、微博。」劉利剛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