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亞太區首席經濟師Paul Gruenwald昨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內地資金外流情況值得關注,但認為是外在因素多於內在因素,如美元強勢及美國經濟復甦令資金流向美元,利用外匯儲備去控制人民幣貶值是目前政府的做法,但他認為長遠而言並不合適。
該行預期,中國內地將允許今年經濟增長低於去年,不再過度依賴公營開支,原材料板塊或會面臨盈利倒退,但房地產業則會有較好銷售表現。
內銀今年爆發危機風險料不高
標普高級董事廖強認為,中國企業持有的外幣債並不多,反映內地的融資渠道足夠,在人民幣貶值及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下,企業會逐步減少外債,並以內地融資代替。影子銀行活動進一步擴張,目前佔總體銀行業資產約三分之一,影子借貸更達38萬至39萬億人民幣。他認為,今年內地銀行業爆發危機的風險不高,但今年過後環境將更艱難。
該行補充,約三成中國內地公司的評級存在負面傾向,再次維持中國銀行業信用狀況的負面展望,因內地小型銀行仍在激進擴張信貸規模,正面臨包括人民幣匯率相關的政策風險、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務和企業債務違約、地產市場調整等問題,未必有能力應對市場急劇惡化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