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星光透視 > 正文

【視評】「傻大姐」是娛樂圈生存「王道」

2017-02-03

根據筆者非正式純主觀調查發現,當一個女藝人向觀眾自我介紹時,十居其九要不是說自己「男仔頭」,就自稱為愛笑「傻大姐」,你幾乎不會聽到她們以玉女或肉彈自居。這種自我界定的傾向,當然是想予人親切和「易入屋」之感,但一街都是傻大姐時,要突圍、要拿捏得準確,卻大有學問。每一代都有一個「傻大姐」代表人物,而最有望擔上這旗幟的,應該非大台Mayanne麥美恩莫屬。

麥美恩成名於《學是學非》,節目類似「已故電視台」亞視的《開心大發現》,講講與科學相關的有趣小知識。節目的瞄頭是幾位「是非精」女主持奔放傻大姐般的演出,令人看得開心──然而,與昔日其貌不揚才走「傻大姐」路不同(例:吳君如),今日要扮傻扮開朗,一定要有娟好的樣貌backup,但若然沒有自然的面部表情配合,依然會惹來大量負評,所以傻大姐要傻得討好,絕對是一門學問。

港式的傳統搞笑方程式,通常「上把位」(搶白者)和「下把位」(被揶揄者),早見於七十年代許氏兄弟的《雙星報喜》。不過當年上、下把位是輪任,沒有固定由誰擔當,後來才會找外形怪趣的演員專職下把位(如許冠英,後來的田啟文、李健仁,以至小儀等)。今日靚女做下把位,要凸顯「蠢蠢]」一面,以供上把位(通常是男主持)展現智慧。但「蠢」不等於無知,事事都驚歎「真係謘H」,雞毛蒜皮也像發現新大陸般,即使是靚女,亦同樣令觀眾煩厭。皆因觀眾喜歡的「下把女」,並非無知少女,而是不介意吃虧不小器的「女漢子」─顯然麥美恩正是後者。在《學》中,她往往成為「被研究員」的角色。雖然常被作弄,但亦成功在觀眾心目中豎立「玩得」的形象,輕易在短時間孕育出觀眾緣。

其實一直以來,特別在電視圈,女星自我醜化會較容易「入屋」,例如當年以「姣」見稱的湯盈盈,亦因為肯在《阿旺新傳》中扮醜角李笑好,旋即被觀眾接受。所以本來欠知名度的麥美恩以「傻大姐」作血路殺出,不失為良計。同時靚女做傻大姐,也具有「期望管理」之效-因為以「靚女」標榜,肯定會遭觀眾以更高更尖酸的標準評核,自我降低「美貌評級」,反令觀眾對其外形有更鼓勵性的評審。特別在嚴苛的網絡文化,傻大姐可能才是女藝人主流的生存之道!■文:視撈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