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南北直通車 > 正文

劈炮赴德實習 學後製開「耳」界

2017-02-14
■劉婉雯前往德國柏林見識當地最新的後期音響製作技術與工作文化。 姜嘉軒  攝■劉婉雯前往德國柏林見識當地最新的後期音響製作技術與工作文化。 姜嘉軒 攝

演藝女畢業生追夢 到《解碼遊戲》電影製作室見識聲音設計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演藝學院畢業後工作才兩年多,劉婉雯已陷入「瓶頸」,迷失方向。有日她留意到亞洲電影大獎學院的實習計劃,入選者可去德國實習,頓時雙眼放光。結果她獲安排到有份參與《解碼遊戲》等多部奧斯卡名片的電影製作室,體驗到國際級的「專業」:在參與電影聲音設計過程中,同事提及蘇格蘭爬山的環境聲音時,不但熟知當地鳥類品種,更掌握不同山勢的風聲變化,令婉雯刮目相看之餘,也立志要在自身專業上追求卓越。

劉婉雯2014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之後加入了廣告後勤公司,主要負責聲音後製工作,「工作兩年多,感覺有點重複,開始萌生再學習的念頭,希望有個機會提升自己的技術與創意。」

由於本港電影業界一般較重視培訓導演或編劇等崗位的人才,後期製作的崗位可以實習的機會不多。機緣巧合下,劉婉雯看見亞洲電影大獎學院的實習計劃,即知道機不可失,更不惜辭工前往德國實習兩個月,誓要開開眼界。

在實習計劃的全費贊助下,劉婉雯去年11月啟程前往柏林的「The Post Republic」電影製作室工作,她形容這是一所近年開始冒起的中小企,曾參與奧斯卡得獎電影《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在內的多部知名電影之製作。

雖做老本行 交流知不足

初來乍到,公司安排她嘗試不同的工作,第三個星期開始要求她參與一部劇情片的聲音設計工作。聲音後期製作是劉婉雯的「老本行」,但跟當地人員交流後,讓她有更深的體會,「有一次跟同事討論蘇格蘭爬山的環境聲音,他們不但熟知當地有何鳥類品種,對於從山腳一路爬上山的風聲變化也是了如指掌。」

這個工作間小片段,讓劉婉雯有很多反思,「其實自己對香港環境聲音的認知仍然有很多不足,在技術上也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加班變心急 文化大不同

德國的電影專業固然叫她大開眼界,但工作間的文化差異,也一度讓她無所適從,「為了把握更多學習機會,我在實習期間很多時會在死線前完成工作,希望預留時間給上司審閱再下評語,因此有時會主動超時工作。」這樣的工作態度,香港老闆會大讚員工勤奮認真;但在德國上司眼中,超時工作的文化不能助長,更坦言不解劉婉雯何以如此心急,勸她加以改善。

此外,德國人非常重視員工權益,不想為賺錢而接受無理工作,「聲音後期製作是電影製作的最後工序,在香港公司,工時方面一般沒有話事權,多由客戶定奪。」來到德國,她驚喜發現情況完全相反,製作公司不僅能自行提出合理時間,假如與客人無法達成共識,哪怕放棄工作也不會屈就。劉婉雯笑言:「這些情況在港而言,不太現實了。」

兩個月的磨練轉眼完結,劉婉雯學到了更多聲音後製的技術,但更重要是明白何謂認真的工作態度,並親身體會海外獨有的風光與聲音,「那段日子,我有機會走到森林,經歷過大風雪的環境,這些都是單靠書本、文字不能體會到的感受與知識。」

這些點點滴滴的收穫,日後也許有助她設計環境聲音時更精益求精,而回港後,她正積極尋找相關聲音後製工作,期望能學以致用,在相關崗位上突破自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