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南北直通車 > 正文

【大學遊蹤】星遊學嚐百草 難忘講師三句

2017-02-14
■THEi同學考察當地的綠化及規劃工作。 THEi供圖■THEi同學考察當地的綠化及規劃工作。 THEi供圖

去年我們與其餘14名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園藝及園境管理(榮譽)文學士的同學,參加新加坡城市綠化與生態平衡中心舉辦的園林綠地規劃與管理專業培訓課程 ,活動中我們見識當地如何將社區規劃與設計融合於環境之中。透過考察及專家講座,更深入了解當地的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

5日4夜的行程豐富多彩,一行人到訪多個特色公園,如聖淘沙、新加坡植物公園、福康寧公園、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等,並在園內進行實地考察。除了解公園規劃過程、公園營運、項目管理及推廣古樹保育知識外,我們更有機會研究稀有的植物,如擎天大樹、花穹及雲霧林等,從而認識不同地區種植及保育稀有植物的方法。

靠大樹遮風擋雨

行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和新加坡植物公園的雨林。在導師的指導下,大家化身成李時珍,實行親嚐百草,嘗試植物甜酸苦辣的味道,學習以味覺辨別不同的植物。

有趣的是,我們在雨林中考察時遇上滂沱大雨,但竟然沒有全身濕透,原因是大樹猶如巨雨傘般為我們遮風擋雨。身處園林,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不但滿足我們對大自然的求知慾,更深化我們對園藝學習的興趣。

整個遊學團最發人深省的是新加坡講師的三句說話:「答案埋藏於大自然。」意思指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並從大自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第二句是「接觸樹木」,即要認識植物,不能單靠閱讀書本,一定要經過自己親身的接觸,才能真正認識和了解植物及大自然;最後一句是「要建一個樹林,由種一棵樹開始,就好像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親力親為種下一棵樹,種下城市綠化偉業的契機,正如萬丈高樓從地起,不論是園藝的知識還是工作經驗,都是一步步慢慢建構出來。」

「花園城市」作參考

學習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打造成「花園城市」,需要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配合,並經過繁複的籌備工作與建後持續的保養及管理才能達成,例如政府需不斷優化綠化佈局結構,完善綠化體系,市民亦需與政府作出配合,愛惜環境。同時透過這次考察,我們得悉香港與新加坡綠化環境的異同,相信未來香港亦可以以這個「花園城市」作為參考藍本,例如在道路多種植物、美化環境。

我們認為若要在香港進行綠化社區的工作,應先提高市民對公園及綠化工作的參與度,希望我們日後能投身相關行業,為保育綠化香港園林出一分力。■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園藝及園境管理榮譽文學士學生黃正耀、譚煒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