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班(K1,即3歲幼兒)不應安排執筆寫字,低班及高班(K2及K3,即4歲及5歲幼兒)也不應進行機械式抄寫和計算
■ 小學於「幼小銜接 」扮演重要角色,小一可延遲半個至一個學期才實行家課、默書和測驗安排,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而小一教師亦應協調每日家課量,輔導學生在校完成部分練習,入學初期不宜進行默寫或紙筆評估,亦不宜要求小一生背誦或強記大量學科知識
■ 培育幼兒全人發展的方向,加強幼兒品德培育;可邀請家長參與,攜手營造有利培育幼兒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的氛圍
■ 學習活動以遊戲和探索為主,在配合課程目標及內容下加強自由探索的元素,促進幼兒喜愛學習
■ 着重照顧幼兒的多樣性,提供理想的共融學習環境;透過調適學習策略及內容,彈性採用各種分組模式,支援有潛在發展困難或特殊學習需要幼兒,以及非華語及新來港幼兒的需要
■ 建議政府投資構建「盛齡城市」,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制訂老齡化政策;善用大數據分析,提供適切配套及服務;配合輔助技術如醫療智能感應裝置,讓長者獨立管理自己健康
■ 2017/18學年起,循序漸進落實新課程指引的建議
資料來源:《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
製表:鄭伊莎、高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