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城大展師生發明 產品助弱勢

2017-03-08
■陳百均則與同學研發出復康機械手,為因意外折斷手臂或中風人士使用。黎忞  攝■陳百均則與同學研發出復康機械手,為因意外折斷手臂或中風人士使用。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城市大學昨日起一連三日舉行「探索創新節」展覽,展出30組師生的創新研發作品,當中包括多個致力提升弱勢社群生活質素的項目,例如有學生因應輪椅使用者截的士時難以自行登車,甚至可能因而遭拒載,遂研發座位可移動及升降、由現有輪椅改裝而成的廉價變形輪椅,方便輪椅人士。亦有學生結合3D打印技術,製作新型的穿戴式機械手,好讓殘疾人士能以低廉價格購買及使用輕便的機械手。

自動變形輪椅 登車易App可控

城大「探索創新節」昨日舉行開幕禮,由校長郭位及港鐵公司主席兼城大榮譽社會科學博士馬時亨等主禮,並表揚多組實踐創意的學生。其中研發自動變形輪椅的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三年級生林華盛介紹指,曾在街上看到有坐輪椅的女士,因無法自行登上的士而被司機拒載,從而構思到研發可方便輪椅人士上車的變形輪椅。經團隊改良的輪椅,可利用附設的微型電腦或手機應用程式操作,配合增設如辦公室座椅下的小輪,令殘疾人士可控制輪椅升高、向前、向後及轉動,方便他們上車。現有的電動輪椅動輒數萬至10多萬元,但一般輪椅只需2,000、3,000元,加上部分非牟利機構更可供借用或租用輪椅,故林華盛期望可先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為輪椅改裝,為殘疾人士提供多一項選擇。

機械手促復康 智能導航幫視障

來自同一學系的陳百均則與同學研發出復康機械手,為因意外折斷手臂或中風人士使用。機械手透過感應器接收前臂肌肉的實時肌電圖信號驅動,以控制手部活動,而機械手採用3D打印技術製作,令機械手更為輕巧,而製作成本亦只需約700元。

另外,由城大跨學科學生及畢業生製作、供視障人士使用的智能導航輔助系統「乘伴」亦有於創新節展出,該系統包括手機應用程式及手杖,使用者只需輸入資料,便提供最近的巴士站位置和巴士到達時間。負責測試手機程式的博士生梁穎祺表示,視障人士可向系統說出需要乘搭的巴士路線,當巴士即將抵達,已連結系統的盲人手杖會發出聲響,提醒其上車;而當巴士即將到達目的地,手杖亦會發聲提醒下車。

有份設計系統的商學院四年生顏家俊表示,他們早前已邀請20名視障人士試用,反應正面,他們亦已聯絡巴士公司,期望可引進這套系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