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周有光對儒家學說是頗有研究的。
他認為,孔子學說是以「仁」為核心,以「修己」和「安人」為基本內容。「仁」從人從二,二人共處需要行為選擇。
孔子選擇「愛」作為共處原則,按他的解讀是「仁」就是「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喻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別人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也過得好。
周老說,「修己」則是完善自己的人格,「安人」是為社會服務,使人民安居樂業。所謂「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就是這個意思。
春秋末,諸侯兼併,民不聊生,孔子希望重建西周的安定社會。
孔子「理想未能實現,退而辦教育。原來只有『官學』(官辦教育),入學限於『國子』(高幹子弟)。」周老特別提到,孔子「首創私學,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實行教育民辦,提倡學術自由」的重要。孔子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施教,碩果纍纍:弟子三千人,來自十來個國家,學成的賢者七十二人。
周有光對此給予肯定,指出,「在春秋時代,這是大規模的教育事業。」周老認為,「有教無類」,是教育的至高宗旨,連老外也得佩服,美國加州大學更以為箴言,刻石立碑於校園:Teaching knows no bounds。
周有光說,周禮是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宗法社會的禮儀。
孔子是無神論者,只談現世,不談來生,「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很少談「性」和「天道」。子貢有此說:「夫子之性與天道,不可得而知也。」周老認為,孔子學說側重社會實踐,不作玄虛空談,實際是啟蒙群眾的人文社會哲學。
談到孟子,周老頗肯定他的民主思想。他說︰「孟子比孔子晚一百多年,繼承孔子而發揚孔子。孟子認為,向善要求和為善能力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人,生而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能做出道德行為的選擇。關於『修己』,他提出『存心養性、寡慾養氣』。關於『安人』,他從『仁政』引出『民貴君輕』的民本理論。『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貴君輕」這一說法,侵犯了封建皇帝的絕對權威,「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因孟子說民貴君輕而把孟子逐出孔廟。」周有光說。
談到孔子編撰《春秋》,周老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表示,「《春秋.羊傳》詮釋《春秋》,詮釋出了歷代中國統治者都需要的東西。《公羊傳》對《春秋》一開頭的八個字『隱公元年春王正月』用了兩百個字來闡述『微言大義』,兩百字中,起到徹底改變孔子地位作用的就是三個字:『大一統』。」(「周有光的奇觀」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