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融通 > 正文

「私房菜」館從香港開到成都

2017-03-17
■王小瓊在製作美食。本報四川傳真■王小瓊在製作美食。本報四川傳真

上世紀90年代,在中環有一家小有名氣的川菜館「四川菜大平伙」。彼時,王亥當堂倌,妻子是主廚,讓「私房菜」走到了台前。

「當時,我從成都運過去4個泡菜罈子,還有豆瓣、花椒等佐料。」王亥說,他的初衷就是要做出原汁原味的川菜。菜品分為前菜、主菜和小吃,前菜有夫妻肺片、松子貢菜、家常小鹵、香鹵豆筋等;主菜有紅燒牛肉、麻婆豆腐、粉蒸排骨、豌豆湯等,小吃只有鍾水餃和釀圓子。

「餐館裡只有酒水單沒有菜單,太太做什麼客人吃什麼。」王亥認為,這是對餐飲業一個徹底的顛覆。許多達官貴人、精英白領慕名而來,生意十分紅火。

每餐最後的小吃,王妻都堅持自己兌料。在香港開了10多年餐館,一共兌了20多萬碗作料,也就是說曾有20多萬人次到過「四川大平伙」就餐。

色香味如昔 港客佔四成

俗話說:「少不入川,老不出川。」2012年,思念故土的王亥回到成都,相中一處老舊建築。這處建築隱藏在鬧市中央,由一條長約60米的殘巷和4棟老建築組成,從外面看去就是一座低矮的川西小院。

透過樹枝,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崇德里」幾個大字。走進殘巷,能見到「吃過」「談茶」「駐下」三個標牌,分別表示私房菜館、茶文化館和精品酒店。

王亥熱情招呼記者走進「談茶」,幾根木頭柱子撐起人字形的天蓋,柱子上依稀可見蟲蛀的痕跡。「1號院至少保留了90%,連一根柱子都沒取下。」王亥說,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原有建築,「讓一個城市找到回家的路」。

當時,考察這個項目時,王亥以太古里、IFS為中心橫向、縱向分別走了約3公里。他認為,這片區域聚集了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和大批港企,是成都國際化的重要窗口,未來前景十分看好。

「香港客源佔了約40%,許多香港友人來蓉(成都)一般會提前預約。」王亥說,菜還是原來那些菜,味道還是原來的味道,這裡便是在蓉港人的溫馨之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