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教育解碼】深度學習昇華6C教育理念

2017-03-17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有兩種不同解說,一種是指人工智能執行機器學習的技術;另一個則是本文想介紹的新教育理念,由學者Michael Fullan及Maria Langworthy提出的「深度學習」教學,由傳統主力涵蓋學科知識,轉移至聚焦學習過程,目的是發展學生在現實世界中創造並應用新知識的能力。

大概20多年前,國際已提出21世紀能力框架,當中包括資訊科技能力及「4C」,即創意(Creativity)、溝通(Communications)、協作(Collaboration)以及明辨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雖然基礎的學習領域內容不容忽視,但21世紀能力框架所強調的是高階能力,培養解難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方向,都是奠定今日很多教育政策的基石。

至近年,一班教育家開始重新檢視上述能力框架,看是否有其他重要因素被遺忘了。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Michael Fullan領導的「深度學習協作計劃」;該計劃提出在以往4種高階能力外,再加入品格培養(Character)及公民教育(Citizenship),擴展為6C,亦即是深度學習的核心能力。

21世紀能力忽略品格塑造

品格培養強調的是堅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抗逆力和毅力等品格特質。筆者曾在一個國際教育會議上,聽過英國前教育部長Nicky Morgan提及品格培養教育問題的演說,並以運動作為策略,提升國民品格素養;英國在2016奧運會中取得輝煌成績,令世界重新聚焦其有關國民品格和態度教育的質素。

至於東方社會,數千年來都非常重視品格培養,但隨着科技發展及各種21世紀能力備受重視,反而較以往忽略了品格塑造。我們經常聽到這一代孩子抗逆力較弱、欠缺毅力,這將大大局限了他們將來的成功。

另一個C是關於公民教育,準確一點應是世界公民教育。聯合國提出的教育政策,當中涵蓋很多國際文化、公民意識內容。身處今日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要求國際化、洞悉世界發展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了解文化間的協調、不同政治制度間的磨合。

聯合國所提倡的國際公民教育,是跨種族、跨制度和跨文化,目標是令將來的人才在不同社會環境都可以發揮所長,並減少不同國家種族文化間的衝突,成為世界領袖。

Michael Fullan領導的國際組織New Pedagogies for Deep Learning(NPDL)透過建立國際網絡,進行深度學習的研究計劃,現已有超過10個國家、1,000所學校參與。單是芬蘭就有300所學校參加,可視為一項對芬蘭教育影響深遠的課程改革計劃。

NPDL首次會議於2013年11月在香港舉行,香港雖然不是參與的地區,但卻是這個組織的發源地,希望將來有更多機會從這些國際研究計劃中獲益,發展出「深度學習」的新教育理念。■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 鄭弼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