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熱點 > 正文

【深圳追港系列四之一:科技篇】深圳創科後來居上

2017-03-29
■越來越多香港科研人才赴深圳發展。圖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團隊在實驗室工作。   網上圖片■越來越多香港科研人才赴深圳發展。圖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團隊在實驗室工作。 網上圖片

研發投入媲美發達國 成果產業化成效高

【編者的話】前不久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談及深港發展情況時表示,30年前深圳是個小漁村,香港是亞洲四小龍;30多年來,深圳按照中央要求抓改革開放、抓創新,不斷迅猛發展,再過兩三年,經濟總量就要趕上、超過香港。事實上,除了GDP緊貼香港外(2016年深圳GDP 2.22萬億港元,香港為2.48萬億港元),深圳近年在高新科技、金融業、文化創意及創業創新等方面的表現都不比本港遜色。本報記者近日深入採訪一群在深圳發展的港才、港商、港青,從港人視角剖析深圳十多年的變化對香港帶來的競爭和影響,今起推出「深圳追港」系列報道,諫言香港取經,實現兩地雙贏。

深港兩地共建深港創新圈以來,技術、人才交流越來越頻密。尤其近年來,兩地科技產業發展呈現出明顯差異化發展。去年深圳研發投入超8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佔GDP比例是香港的5倍,媲美世界發達國家。業內人士稱,深圳從大手筆投入科研、技術成果產業化、企業培育、人才引進等已追趕上香港的步伐,不少方面甚至已經超越香港。過去兩年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香港被深圳超越,缺乏創新、科技增速乏力成 香港短板。起步早、科研產業化難、停滯不前的「八達通式危機」需引起科技界警醒。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花 深圳報道

「從清水灣到深圳灣口岸一個小時,出關後再到南山科技園大概半個小時。差不多每個月往返兩次。」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教授詹華強每月定期到深圳,將自己在香港實驗室中的最新技術成果拿到位於深圳的化妝品研發中心。這個中心是科大生命科學部與深圳某企業共建,用於動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研究。近十年往返深港兩地,詹華強稱自己「樂此不疲」。

獎金補貼隨時上百萬元

遍佈全港個人護理產品連鎖店的某品牌燕窩面膜和三七膠囊都是香港科研北上內地的結果,產品背後的技術來自詹華強和他的學生們。十年來,詹華強及其科研團隊不斷地從植物和藥材中提取活性成分,將它們分離和篩選,挑選出最新的美白、補水、抗氧化等功效性成分。在香港實驗室,這些技術會停留在實驗階段。到了深圳,它們當中最具實用性、經濟性的部分將被篩選出來,與生產線前端的研究成果正式整合,形成可以應用於生產的成熟技術,最終在深圳成為面膜、藥物等各種商品,銷至香港、內地、東南亞、歐美等。

2006年,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深圳研究院成立以來,香港科研技術、人才源源不斷北上。在深圳,這些最新科技不僅實現產業化,走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其中的尖端科技還可以申請深圳市科創委和區級科技局的獎金、補貼,有的獎勵高達上百萬元。這些在香港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港投入比僅深圳五分一

孔雀計劃人才獎勵80萬元至150萬元,科技企業零成本貸款,政府貼息1,000萬元......深圳對於科技研發從來都不吝投入。2016年,深圳全市研發投入超800億元,佔GDP比例已達4.1%。這一比例已進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然而這一數字並不是深圳給高新科技產業投入的最終答案,在今年深圳市兩會上,市委書記許勤宣佈,最新規劃2020年深圳研發投入比例要達到4.25%,即每年要保持與GDP同步增長,增速達到10%以上。目前香港研發投入佔GDP僅0.73%,僅為深圳的五分之一左右。

中大深研究院獲助2億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鄭漢其透露,在過去5年,中大深圳研究院一共獲得國家、廣東省、深圳市級研究資助項目共近400項,其中各級政府資助總額大概2個多億。該研究院還獲深圳市政府資助成立4間市級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3間工程實驗室。此外,在港中大深圳研究院建設前期的項目用地方面,深圳市政府也以極低成本支持港校在深成立研究院。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中大、理大、科大等香港6所高校紛紛設研究院,香港的基礎科研優勢得以引進深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