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步入老齡化,市民尤其關注長者的福祉,期望自己可以安享晚年。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與以往一樣,提出多項惠及長者的措施,除發放額外一個月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外,更提出優化長者生活津貼的措施,包括將單身長者及夫婦資產上限,分別調高至32.9萬元及49.9萬元。
政府並為當中約36萬名較為貧困的長者,增設一層3,400多元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俗稱高額長津)。如措施獲得落實,受惠人口預計可擴至佔整體長者人口的47%。
另外,符合高額長津要求而年滿75歲的長者,只需提供長津證明便可免費享用公營醫療服務。
政府在今次的財案中接納了民建聯提出的多項建議,包括把長者醫療券申領年齡門檻,由現時70歲降至65歲,預料措施推行後,將有超過100萬名長者每年獲得2,000元醫療津貼。同時,預算案亦參考了民建聯提出的「一百億元院舍發展基金」建議,計劃在未來撥款300億元以加強安老、傷殘人士等康復服務。我們期望當局盡快提出有關撥款細節,讓公眾討論。
政府較早前公佈,優化的長者生活津貼措施會在立法會通過撥款後當月首日生效,社署亦由現時起預先接受長者登記申請。高額長津則在明年中推出,但亦可追溯至草案通過的月份生效,即是預料可追溯大約一年。假若「泛民」議員再次拉布,撥款條例草案無法如期通過,長者只能夠無奈地乾等。民建聯期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以市民利益為重,放下成見,支持撥款草案,讓長者可盡早獲得津貼。 (標題為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