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來論】港大民研自相矛盾 政府組班須堅守底線

2017-04-06

黎子珍 

港大民研一方面講林鄭當選特首,得到更多市民支持,市民對今次特首選舉的評價較上屆有改善,但另一方面又講林鄭起步艱難,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港大民研是要告訴市民真實的民意,還是想誤導市民?林鄭要起步好,組班很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新一屆特區政府的用人標準,除了有心、有力、有能之外,在貫徹「一國兩制」、效忠基本法的原則上不應含糊,必須堅守底線。

港大民意研究在行政長官選舉結束後,電話訪問市民對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評分為55.6分。至於對香港前途信心,42%人認為林鄭月娥當選無影響他們的信心,與1996年、2007年及2012年相近。在5年前,47%市民認為梁振英擔任特首會較曾蔭權好,而目前有55%市民認為林鄭月娥會較上任好。港大民意研究聲稱,上述民望數字可見,林鄭月娥起步艱難,「能否迎難而上則有待觀察」。

港大民研無法自圓其說

港大民研一方面講林鄭當選特首,得到更多市民支持,市民對今次特首選舉的評價較上屆稍有改善;但另一方面,又講林鄭起步艱難,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港大民研究竟想向市民傳遞什麼訊息,是否想說,即使超過五成的民意看好林鄭,也不代表主流民意;是否想說,即使林鄭上任之初的民望高過前任,前任沒有「起步艱難」的問題,但林鄭就不能避免。這是什麼邏輯,實在令人摸不着頭腦。

港大民研無法自圓其說早有前科。例如2015年12月,港大民研說:「特區政府的5個施政範疇的5項指標的滿意淨值全部上升。」然而就在上述調查期間,港大民研卻說:「香港民情大幅下跌,數字屬於過去逾20年來最差。」特區政府5個施政範疇滿意淨值全部上升和「20年來最差」,根本有天壤之別。如此自相矛盾,與港大民研今次說林鄭得到更多市民支持但又講林鄭起步艱難,可以說是「異曲同工」。

單方面要求林鄭修補撕裂不公道

林鄭被中央正式任命為下任行政長官之後,組建班子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這是林鄭能否起好步的關鍵。林鄭接受傳媒訪問承認,組班過程遇到的挑戰是「熱廚房」溫度愈來愈高,有意加入的人士都要慎重考慮。

林鄭在競選過程中被標籤「撕裂2.0」,近日22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發聲明,要求林鄭展示修補社會撕裂決心。但是,「撕裂2.0」是一個顛倒黑白的標籤。導致社會撕裂的主要根源,是反對派近年來衝擊「一國兩制」底線,踐踏法治原則,策動違法「佔中」、旺角暴亂等駭人聽聞的事件,並且阻撓政府施政,瘋狂拉布阻礙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如果要修補社會撕裂,反對派首先要停止撕裂社會,單方面要求林鄭修補社會撕裂,是不合理和不公道的。

「大和解」不能變成「和稀泥」

有輿論指出:「林鄭的『大和解』思想是好的,但要避免將『大和解』變成沒有原則的『和稀泥』,那樣反而會影響她的施政。」例如,有反對派喉舌指林鄭要起用「叫好又叫座」、「不做政治打手」的人士,就是沒有原則的「和稀泥」,甚至是喪失底線。

因此,林鄭要起步好,組班很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組班大門向不同政治光譜背景的人士打開,歡迎有心有力有承擔、願意為香港服務的人加入,理性務實,但其中的原則底線必須堅守:一是任何有意加入管治團隊的人,都必須堅持「一國兩制」、效忠基本法;二是必須放下自己的派別利益和成見,認同林鄭的管治哲學和理念,與整個管治團隊同心同德,避免出現施政團隊內耗。

「泛民」應尊重憲制共建香港

中央和港人都希望「泛民」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之下,加入建設香港的行列,成為建設性的力量。「泛民」應放下意識形態桎梏,積極回應林鄭的善意和誠意,與新一屆特區政府衷誠合作,與港人同行向前。

儘管「泛民」時常採取「逢中央必反」的態度,但中央仍然保持最大的耐心,不僅依然肯定「泛民」的大多數愛國,而且希望「泛民」成為特區的建設性力量,可謂是用心良苦。「泛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在充當反對派的同時,尊重憲制,顧及香港的整體利益,做西方社會所說的「忠誠反對派」,也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廣大市民亦殷切期盼社會擺脫內耗,摒棄政爭,重回發展正軌。「泛民」應看清民心向背,放下逢中必反、逢政府必反、為反而反的心態,不要將政治凌駕於經濟民生、市民利益之上。「泛民」應與林鄭及其領導的新政府積極溝通配合,共同建設香港,努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真正促進社會團結,修補撕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