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來論】黎智英所謂「核武後果」四大謬誤

2017-04-11

黎子珍

黎智英3月29日在《蘋果日報》發表的「核武後果始料不及」,為力撐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渲染所謂「核武後果」。該文出現四大謬誤:一是把二戰結束和日本投降說成是全靠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二是竭力渲染核武後果的恐怖;三是把造成核武競賽的責任推給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四是企圖把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說成只是針對朝鮮,卻無法掩蓋美國此舉真正目的是針對中國的真相。

原子彈不能解決戰爭

黎智英把二戰結束和日本投降說成是全靠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聲稱:「美國研製出核武令日本投降,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無數生靈免於塗滅。」但正如1945年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演講指出:「美國和蔣介石的宣傳機關,想拿兩顆原子彈把紅軍的政治影響掃掉。但是掃不掉,沒有那樣容易。原子彈能不能解決戰爭?不能。原子彈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彈而沒有人民的鬥爭,原子彈是空的。假如原子彈能夠解決戰爭,為什麼還要請蘇聯出兵?為什麼投了兩顆原子彈日本還不投降,而蘇聯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呢?」毛澤東又指出:「英國有個勳爵,叫蒙巴頓。他說,認為原子彈能解決戰爭是最大的錯誤。」

事實上,在此後的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對中國的核威懾甚至是實實在在的核部署,再次證明原子彈不能解決戰爭的事實。就連美國前總統胡佛也承認:「原子彈遠不像一度想像的那樣是絕對優越的武器。」

渲染核武恐怖違反歷史規律

黎智英竭力渲染核武後果的恐怖,他聲稱,原子彈研發方程式不再是個秘密,流氓國家都可以研製原子彈的話(連爛仔都可以製造原子彈,這世界真大鑊!),原子彈不再是屠殺的機器,而是殲滅生靈的詛咒!太可怕了!黎智英渲染核武後果的恐怖,與歷史事實不符更違反辯證法。

1947年1月毛澤東與斯特朗談話時進一步剖析了原子彈的命運,他說:「原子彈剛出生以後,叫了兩聲就死了。」周恩來分析說:「兩聲是指炸日本廣島和長崎。毛主席這話充滿了辯證法,指出了原子彈的命運。」毛澤東關於原子彈的辯證認識深刻揭示了原子彈大規模殺傷效應背後的局限性:「原子彈使用後大家都反對,就難以再用。」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任何一個核國家都沒有貿然使用核武器,這足以說明,各有核國家的核戰略主線已與核武器的戰術使用漸行漸遠,戰術上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黎智英也引用邱吉爾的話:「毀滅性武器進步到了可以摧毀每一個人的時候,沒有人再會爆發大戰了。互相絕對毀滅的威脅將賦予我們前所未見的和平!」但黎智英又竭力渲染核武後果的恐怖,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美國才是核武競賽的罪魁禍首

黎智英又把造成核武競賽後果的責任推給其他國家,似乎只有美國擁有核武世上才有和平。實際上,戰後美、蘇不斷進行核武競賽,至20世紀70年代,美、蘇雙方擁有世界核彈頭庫存總數的97%。美國為了從經濟上拖垮蘇聯,提出「星球大戰」計劃,迫使蘇聯投入巨資向太空發展,最終將蘇聯從經濟上拖垮了,並且導致蘇聯解體。可見,美國才是核武競賽的罪魁禍首。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憑藉其核優勢,多次向中國發出核威脅。1955年,解放軍開始逐步收復東南各個沿海島嶼。1958年,解放軍部隊開始炮擊金門。在這兩次事件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都威脅將使用原子彈,美軍的戰略轟炸機甚至真的從關島調到了日本。面對美國的核威脅,中國立志搞出屬於自己的原子彈,這符合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固本安邊、立足防禦的傳統戰略,是為了從根本上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威脅,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選擇。

美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是借着朝鮮導彈試驗的由頭。但朝鮮對韓國最有威脅的並不是導彈,而是遠程炮兵,薩德對此一無用處。黎智英企圖把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說成只是針對朝鮮,卻無法掩蓋美國此舉真正目的是針對中國的真相。

僅從地理上來分析,朝鮮半島東西寬360千米,南北長1000千米,這一區域如果需要飛彈覆蓋,射程在1000千米以內的短程彈道飛彈已足夠,根本不需要薩德這樣主要打擊射程在3500千米以上的中遠程彈道飛彈的防禦系統,因此,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名為防止朝鮮飛彈威脅,實際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消除中國的戰略威懾能力。正像王毅外長指責美國「夾帶私貨」:以防範朝鮮的名義上馬薩德反導系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沛公是誰?自然是中國。

黎智英所謂「核武後果」的四大謬誤,完全暴露出其媚美仇華的奴才心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