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溪亭泉懷古

2017-05-04

韓 小 榮

山東省人大大院內,有四大名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濋泉。這些名泉深處辦公重地,平時少有遊客攪擾,它們靜處一隅,汩汩而出,緩緩而走,一路向北,匯聚濯纓池,流到大明湖,去義務滋養那裡的接天蓮葉、映日荷花。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我約上朋友小周來到省人大大院內,來看傳說中的四大名泉。省人大大院,也叫珍珠泉大院,院內珍珠泉的知名度,僅次於趵突泉。我們來到這裡,自然首先要看珍珠泉。珍珠泉是一個大方池,泉池幽深,池中大魚小魚,顏色不一,有千百條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偌大的泉池就只有幾個人圍觀,感覺十分清冷。看到四面竹樹環合,忽而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柳宗元覺得,小石潭周邊「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然後和朋友一道離開。和古人同感,我們想離開的時候,轉過身,卻看到了對面的溪亭泉。

小周一看到溪亭泉,觸景生情,立刻吟誦起《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溪亭泉難道是為了紀念女詞人李清照而命名?我想,李清照是山東章丘人士,在山東的地盤上以她詞作中的地名來命名一個泉池也在情理之中。溪亭泉水從一個石洞中流出,上有假山,泉池不大,清澈見底。周邊松柏青翠,楊柳低垂,參差披拂,似搖似擺。在有月光的夜晚,來看溪亭泉,正如唐朝大詩人王維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據說,這句詩是李清照名字的來由。如此應情應景,站在溪亭泉邊,不免想起了女詞人的悠悠過往。

據我所知,李清照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她的生命歷程,不同凡俗,可謂冷暖兩重天。先是暖,她出身好,父親李格非在朝中為官,地位不一般,還和大才子蘇東坡頗有淵源。母親也是出身名門亦有才氣。父母的文學修養高,加上家裡藏書豐富,可以說,李清照一出生,就落在了書香的熏陶之中。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理當被寵被愛。「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剷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透過這首詩,可以看到一個天真無邪活在蜜罐裡的少女李清照。盪個鞦韆,都能盪來靈感,這是多麼有靈性的女子啊!

少女時代,養尊處優,出嫁之後,她的幸福更是達到了極致。夫婿趙明誠和她心心相印,互為知己。有這樣的一段佳話,流傳久遠。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是才氣逼人之輩,詩詞造詣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有一次,趙明誠心血來潮,非要和李清照一較高低,比試一下誰的詩詞更高明。趙明誠冥思苦想,用三五日時間,寫了幾十首詞作。他把妻子的詞作和自己的摻雜在一起,讓朋友評選出幾篇優質作品。趙明誠自知難以超越李清照,但是男人好面子,他心裡想着和妻子工力悉敵,不分伯仲也是很爽的呀!朋友的評點,讓他大失所望。

李清照的《醉花陰》脫穎而出,」朋友單獨指出「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乃登峰造極之妙喻。這樣的評鑒,令趙明誠心服口服外加佩服。因為李清照的詞作,的確語出驚人,她理所當然成了「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在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生活中,還有一次蜜裡調油的比試行為,那是李清照要和花兒比美。「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減字木蘭花》)這是多麼可愛活潑的行為舉止,真是令人羨慕嫉妒呵!

然而,這樣琴瑟和鳴的生活,並未能持久,而是被現實敲擊得破碎不堪。宋王朝的大好局面,被遊牧民族的大舉入侵,搞得天翻地覆。在抗擊金兵的入侵時,丈夫趙明誠做了可恥的逃兵,因此被朝廷免職,賦閒在家。李清照愛夫心切,並沒有苛責丈夫的懦弱,這並不表明,她沒有自己的想法。

在那個炎炎的夏日,她和丈夫來至烏江地面。李清照對景抒懷,寫下了一首激情澎湃的小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這首詩迅速唱響大江南北。妻子的心志,足以令趙明誠愧悔難當。後來,趙明誠雖然官復原職,卻很快死於疾病,或許心病也是導致疾病產生的一大原因。

國家仍舊在風雨飄搖中,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失去了生存的臂膀。一個女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女人,她也會孤獨,也許還有其他苦衷,總之,李清照再嫁了。這一次,李清照不再幸運,沒有撞進如意郎君的溫暖懷抱,而是掉進了冰窟窿。一失足成千古恨,因為這次的不謹慎,李清照招來了無數的污言穢語。再嫁之後,即便遇人不淑,也任人宰割,忍氣吞聲,或許,對她的名聲會有好處,可是,李清照既然敢再嫁,就敢掙脫桎梏。為了逃離第二任丈夫張汝舟的魔掌,李清照鋌而走險,做出了驚人之舉。她告發張汝舟早年的欺君之罪,成功從婚姻中解脫出來。按照當時的法律,她卻身陷囹圄。幸而,被親友解救。

一個亡夫的女人;一個離異的女人;一個坐過牢的女人,在那個半亡未亡的朝廷下生存,是多麼舉步維艱。李清照不管世俗的流言蜚語,自己埋頭整理前夫趙明誠未竟的事業《金石錄》。同時,她也不忘關心國家命運,寫下了不少憂國憂民的詞作。在生活拮据的境況下,她沒有向權臣秦檜求助(秦檜是李清照表姐夫),可見她的志氣高潔。

我對李清照的波折遭遇感慨萬千,一旁的小周說:「李清照要是沒有後半部的糟糕生活,她該是多麼完美,稱得上是女神!」我說:「有時候,殘缺也是一種美。一個人,如果沒有坎坷的經歷,也就失去了獨特的魅力。」是啊,對於李清照來說,磨難讓她身心憔悴。卻因此,給後世留下來寶貴的精神財富。上天意欲成就她的大才名,就必先令其飽經憂患。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誰不知道,李清照的這首千古絕唱?誰不曾從中得到淒涼美感?一個人守着寒窗,怎麼過?郎情妾意,人之常情,只可惜,好運沒有兩次降臨到她的頭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女怕嫁錯郎,這是天下悲情女子共同的心聲啊!

離開溪亭泉,本想再去尋找別的泉眼,我和小周還在為李清照的事跡討論不休,已經全無心思欣賞它景。此行,就權當是緬懷一代才女李清照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