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集團繼承人李在鎔為確保接班順利賄賂總統、2014年大韓航空「公主」趙顯娥因為一包果仁迫令客機調頭,種種醜聞均凸顯韓國財閥如何霸道。雖然文在寅聲言要改變這種狀況,不過他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在國會議席不足,未必能落實對付財閥的措施。
韓國財閥問題擾釀多年,批評指大企業兼併帶來種種社會問題,包括貪污、不平等,更導致規模小而有創意的企業被排斥。這些財閥企業雖然富可敵國,股價卻相對偏低,出現所謂「韓國折扣」現象,因為海外投資者都怕了被大股東家族欺壓。
韓國財閥採用很多方法保護自身權力與財富,例如將家族股份注入慈善組織避開重稅,透過複雜架構重組將股權集中,甚至讓繼承人在父親去世前先成立小公司,再由家族企業以超優厚合約的方式,將財富轉移。高麗大學商學院教授金宇陳(譯音)認為,隨着韓國社會對財閥愈來愈不滿,財閥勢力有望於今個世代終結;但延世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柳相永(譯音)不認同,認為財閥根深柢固,實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轉。
加強司法獨立需修憲
共同民主黨目前在國會300席中僅佔119席,相信很難在通過改革財閥法案上爭取反對黨派支持。另一方面,文在寅雖然承諾加強司法獨立,防止財閥與官員勾結,逃避法律責任,但相關改革牽涉修憲,難度亦非常高。■《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