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 或成世界最大城市群

2017-05-11
■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一橋連通三地氣勢如虹。 中新社■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一橋連通三地氣勢如虹。 中新社

雄安新區大熱之後,媲美世界三大灣區的第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亦受到世界矚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提到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隨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香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目的就是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的交流合作,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多位政協委員及在京港人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有利於促進三地間區域合作,提升粵港澳整體競爭力。香港當把握機遇,與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王曉雪、凱雷 北京報道

與雄安新區的「突然」發佈不同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到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經歷了相對漫長的過程。

「灣區」概念始於香港回歸

2015年3月,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的「一帶一路」相關文件中,首次在國家戰略層面提出要「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當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主席王穗明和廣州市政協主席蘇志佳聯合26名全國政協委員,向全國政協提交了一份《關於建議實施「環珠江口灣區經濟」發展戰略的提案》,這份提案就建議「應該將發展『環珠江口灣區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並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2016年全國人大批准的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台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同時國務院印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而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在更早時間展開了調研,並向廣東省政協提交了一份關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提案。據譚剛透露,「灣區」概念很早就有學者提出,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在香港回歸不久就提出了「灣區」概念,並建議深圳和香港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與「環珠江口灣區」表述雖然不同,但其內涵是高度融合的,譚剛說,「目的都是要推進新常態下泛珠三角區域的深度融合。」

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升級版

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會長馮國佑接受本報採訪時說,大灣區的發展其實是將近的小區組起來,融合發展,分工結合,各施其長,以發揮各區原有的獨特優勢條件,取長補短,互相支援,從而產生協同效應,規模化優勢。他認為,它的發展時機及未來前景肯定是比各區各自為政更有機遇,更有競爭性,也可避免惡性競爭,重複投資的浪費現象。

「未來,我們不能再強調個別經濟環節的成本競爭,而是鞏固及發揮整個經濟生產鏈運行的成本效應,通過灣區內之人才、資金、訊息、技術、產業的互聯互通,激活更多、更豐富的商機發展。」馮國佑說。

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告訴記者,「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提出,應該說是包括港澳在內的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的升級版,從過去三十多年前店後廠的經貿格局,升級成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最重要的示範區,從區域經濟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這為粵港澳城市群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賦予了新使命。」

相信灣區發展前景秀麗

據世界銀行的一項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區域,因此「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以及技術變革的重要地區。「灣區經濟」往往具有顯著特徵,其中包括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匯聚外溢功能、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參考其他世界灣區成績,相信前景是秀麗的。」

譚剛也認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在體制機制、基礎設施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前面,具有發展灣區經濟並與全球發達灣區競爭的能力。

擁世界最大海港空港群

據2015年珠三角9個城市的GDP顯示,廣州已經趕超新加坡;深圳已經趕超香港,珠海與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相當,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一旦建立起來,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帶。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援引數據指出,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模為1.36萬億美元,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超過6,500萬標箱,機場旅客年吞吐量達1.75億人次;產業結構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港澳地區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均在90%左右,內地9市製造業基礎雄厚,已形成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體系。

有學者測算,若以珠三角9個城市和港澳2個特區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範圍,其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600萬,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超過1.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舊金山灣區。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其輻射半徑不僅可延伸到中國中西部多個省份,甚至可覆蓋東南亞國家。

「不過,相對其他世界灣區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可能是後起之秀,在機制,規劃及統籌發展上較為新嫩,加上粵港澳分處不同政制及政府,在執行上或未能完全暢順,相信要通過多層頻密的會談,達到互諒共識,繼而進行分工分流,融合發展。」馮國佑坦言。

此外,馮國佑表示,改善基建設施可以增加激活區內人才、資金、技術、訊息的互聯交流,港珠澳大橋,高鐵、一地兩檢都是提供區內合作發展的基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