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豐都閻王殿屹立千年 「鬼文化」影響深遠
重慶豐都,中國唯一一個自稱為「鬼城」的城市。這裡仿陽間司法體系,建成天子殿(「天子」即閻羅王)、哼哈祠、奈河橋、黃泉路、望鄉台等多座「陰間建築」,營造了一個等級森嚴,融逮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一爐的「陰曹地府」。歷代文人墨客通過小說、詩詞、遊記和碑文,將歷史與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鬼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豐都鬼城形象,《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就是在這裡大鬧閻羅殿。千年來,豐都鬼城經歷幾起幾落,如今成為三峽地區著名旅遊景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奈河橋和屹立千年的天子殿。當地「鬼文化」發達,早已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中。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蕊、孟冰
■圖:香港文匯報重慶傳真
相傳人死後要投胎轉世之前,必須經過奈河橋,喝一碗孟婆湯,忘卻前塵往事。豐都鬼城內有一條奈河橋,橋共分三段,左段代表長壽健康,右段代表權位財富,過橋遊客選擇哪段橋通行,就揭示出他們追求什麼。
地府審判活現眼前
城內有一處廟宇位於名山(又稱平都山)之巔,這就是傳說中眾小鬼聞風色變的天子殿。宮殿屹立至今已有千多年歷史,殿堂正中有一尊極具威嚴的閻羅王坐像,旁邊還有天子娘娘坐像、六值功曹站像、四大判官和十大陰帥等,個個雕像細緻精美,栩栩如生,讓到訪者真切感受到審判時的壓迫感。殿外還設有東西地獄(即十八層地獄),小人受刑時的淒慘場面活現眼前,氣氛陰森恐怖。鬼城藉着描繪地獄,告誡在生的人要立善心。在人間設鬼城,亦有「善惡到頭終有報」的寓意。
靈異傳聞神秘莫測
豐都鬼文化發達,早已深入當地每個人的生活中,因此民間也流傳着各種各樣的靈異傳聞。
每年農曆7月,家住豐都、72歲的陳世文老人剛入夜就勸誡子孫盡量少出門。「七月半,鬼亂串,這是祖宗傳下來不成文的規矩,現在這個時候鬼門開,就像陰間的春節一樣。」陳世文咕噥着。他聽長輩說,古時候,在豐都老城,不管多高品級的大官上山進香,八抬大轎也進不了名山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因為他們百年之後,還都得歸閻羅天子管。
陳世文的記憶裡還有一隻青花瓷碗。過去農曆7月,豐都巷陌中的攤位都會擺上一隻盛滿清水的青花碗。以前在豐都流傳「上午人趕場,下午鬼趕場」,客人購買雜貨時,商舖老闆會把幾枚銅錢放進碗裡,下沉的就是人間流通的銅板。而浮在水面上的,就是新死的冤鬼用紙錢來人間買賣,這樣的生意,是萬萬做不得的。
設立道教傳教中心
豐都在中國的宗教史、文化史、民俗史和考古史上,都隱藏着令人震撼的傳說。民間傳言漢朝方士陰長生、王方平在此修煉成仙,後人附會「陰、王」成「陰王」,豐都也就訛傳成「陰都」。這段看似荒誕的起名之源,卻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遙相呼應。東漢劉向著《列仙傳》、東晉葛洪《神仙傳》均載:漢代王方平、陰長生均於豐都平都山白日飛仙。
此後,道教於平都山設天師,並將其列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公元198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之孫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始為道教的傳教中心。豐都作為宗教聖地被推上歷史舞台。
1995年前後,豐都高家鎮、煙墩堡發現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一舉將三峽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了十幾萬年前。「巴渝神鳥」,這個曾轟動中國考古界,後來被定為重慶市象徵物的神秘文物,正出土自豐都。考古界的共識是:這是「在長江流域打開另一部可與黃河流域相媲美的『中國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