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還記得早些年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試卷五閱讀材料中的一幅海報標語,成為當時佳話,令全城鬧得熱烘烘嗎?相信大家對那句標語「見鬼勿O嘴,潛水怕屈機」都不會太陌生。
而就是當中的潮語如「O嘴」、「潛水」和「屈機」令到當年部分考生(特別是那些對潮語非常陌生的考生)相當不滿,批評考評局出卷出得差。
可指驚訝驚喜驚嚇
出得好不好實在很難說,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些潮語被考評局成功「活化」。原來對這些潮語一竅不通的人都因此而知道時下年輕人用的這些字眼。
「O嘴」的意思簡而精,例如,當有人講完個「爛gag」,大家的反應通常都是「O晒嘴」,即是驚訝得嘴巴合不攏,像讀英文字母O字的形狀。外國人聽完別人講「爛gag」,他們的反應通常是sarcarstic地(嘲諷地)冷笑兩聲,又或者不屑地說:So funny。
所以,究竟英文有沒有「O嘴」這個「形象化」的expression(表達)呢?
完全一樣的說法是沒有的,最接近的說法是:Someone's jaw drops.(某人的下巴掉下了。)試想想,若某人或某事令你連下巴都跌下來,你一定是相當驚訝或驚喜。
不可反轉說drops jaw
這個形象化的expression和「O嘴」差不多,都形容突如其來的刺激,不同之處是,someone's jaw drops可以表達驚喜,甚至驚嚇。
不過,當你用這個句子的時候,你只可以講jaw drops而不能講drops jaw,例如:
Angelina's jaw dropped when she saw her phone bill.
當娜姐見到張手機賬單,佢即刻O晒嘴。
這一句正正表達了「O嘴」的意思,生動地表達她當時的驚訝程度。當然,我們可以簡簡單單地用shocked去代替jaw dropped,但就沒那麼有畫面感了:
When our class teacher announced she was pregnant, we were all shocked.
當我哋的班主任宣佈懷孕時,我哋全班都很震驚。■岑皓軒 騎呢領隊
作者簡介:畢業於英國Imperial College London,著有親子育兒書《辣媽潮爸哈哈B》及與馬漪楠合著暢銷書《Slang:屎爛英語1&2》等。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