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考古全程直播 河南尚屬首次

2017-06-02
■幾名遊客在車馬坑近距離觀看考古發掘過程。資料圖片■幾名遊客在車馬坑近距離觀看考古發掘過程。資料圖片

手持毛刷,考古技師孫春玲細心清理2,000多年前一座車馬坑裡剛剛露出車輛痕跡的馬車。與「密不示人」的考古發掘現場不同,她頭戴小型攝像機,毛刷下細微的變化,實時投射到懸掛於展廳中央的四面大屏幕上,動態地直播考古全過程。 ■新華社

幾名遊客時而仰頭觀看大屏幕,時而好奇地向僅隔一道欄杆的孫春玲發問:「如何確定土層下文物的位置?」「傳說中的五花黃土與車輛灰痕怎麼區分?」

「遊客可行到地面以下3米深的車馬坑口步道上,零距離觀察發掘過程,考古現場『伸手可及』,這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主持發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與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馬俊才說。

端午節前,河南新鄭市鄭國車馬坑景區3號車馬坑進行公眾考古發掘。該座「中字形」鄭國國君大墓的陪葬車馬坑,具有重要文物價值和社會宣傳展示價值,為期6個月的考古全過程均向公眾開放,在文物大省河南尚屬首次。

文保技術漸成熟 助考古走近公眾

「開展全程公眾考古是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此前,已建成了車馬坑防滲牆和展示大廳,設置了技術領先的宣傳記錄設備,發掘文物的化學加固等文保技術也很成熟,為考古走近公眾提供了技術支撐。」馬俊才說。

長期以來,出於文物安全考慮,文物考古部門往往「關門」工作,在研究報告出爐之後才對外公佈,發掘過程更不接受圍觀與採訪,出土文物送到文物庫房統一修復並做好研究之後,才能與公眾見面。

近年來,江西西漢海昏侯墓、遼寧「丹東一號」沉船、四川張獻忠沉銀遺址等考古引起民眾關切,考古「網紅」不斷出現。處於「學術象牙塔」內的中國考古,借助新的考古、文保技術和新的傳播技術,從神秘走向公開,迎接公眾考古時代的到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