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習慣忙碌,但忙碌背後,是為了什麼呢?我們會否喜愛現在的生活模式呢?若然可以重新選擇,我們又會否放棄舊有生活、探索不同可能性呢?
阿怡,中三女生,校園生活非常忙碌,在班內外均擔當不同的重要角色,例如班會主席、社幹事、評議會成員、學會秘書等。總之,我在學校不同場合,經常會見到她的蹤影,因此與她交談起來。
校園生活忙碌 滿腹牢騷
我以為她一定是外向、進取、積極、健談、對生活有目標及理想的女孩。誰知與她熟絡後,幾乎每次聊天,都聽到她在埋怨。她滿腹牢騷,不是投訴這個那個,便認為別人做法不智,彷彿只有她的方法最正確、最聰明。
我開始問及她對生活的感覺及體會,「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她肯定地回答:「不!」我追問:「你對現在生活有何感覺?」她毫不猶豫地說:「煩!」我好奇地再問:「什麼東西令你感覺煩呢?」
她想一想,然後回答說:「我不喜歡她們這樣那樣......總之就係煩啦!」
我明白她對於人際關係的抱怨,畢竟她已經不是第一次分享這樣的感受,但我不想她只停留在發牢騷階段,因此嘗試從她的人際相處過程中帶領她反思自己的需要。我再問:「你覺得煩......即係反映你背後有何需要呢?」
她顯得有點茫然,停頓片刻,然後回答:「不知道呀!總之係好煩!」
我嘗試描述她的需要說:「你好想得到尊重!你認為他們這樣做並不尊重你!你亦十分重視『尊重』這個課題呀!」她隨即點頭,表示認同。
「尊重」被重視十分重要
為何「尊重」或受到別人重視這麼重要呢?「尊重」令阿怡聯想到什麼童年或家庭相處經驗呢?我當然想繼續追問下去,但這些並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問題,畢竟她已開始認真思考自身真正需要,我認為已經十分難得了。
忙碌很多時候是我們逃避的借口。當我們雜務繁忙時,便不用理會自己的需要、不用處理自己的感受及過往經驗。除非我們能停下來,再抽絲剝繭地檢視自己,否則便難以從中反思成長。(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撰文: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梁志光
查詢電話:2527 3171
網址:http://www.hkfw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