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有了微博和微信之後,求轉發和求點讚的人,就踏破了我的朋友圈。我始終如一,喜歡轉發就轉發,喜歡點讚就點讚。我不轉發不點讚,並非對你有意見。我把人生比作畫畫,我才畫了一朵向日葵,你就一定要讓我在上面攀援一株牽牛花。對不起,畫風不同,我不喜歡。
比如,A君作風豪爽,常發一些有色段子,或跟某些人體器官有關的玩笑,博取眾人一笑之餘,更收穫滿屏的讚。識A君多年,但我並非此道中人,也從未對此出手點讚。有一日,聽聞此君對我頗為不滿,並譏諷我純屬假清高。假清高就假清高吧,賈寶玉雖說名中帶賈,論人品卻依舊貴重如寶似玉。
比如,B君愛議政治,朋友圈最愛發一些朝野秘聞。我雖也愛談論政治八卦,卻深知若無權威出處,民間演繹多為飛短流長。我既無法辨知秘聞真偽,自然不會隨意為此發聲,點讚之手也甚為慎重。然,人都有好奇之心,我也並未有損貶B君之意。我不轉發不點讚,也只是遵循一貫處世之道而已。
比如,C君極愛集讚換購,大到火鍋店開業、服裝店打折,小到嬰幼兒用品優惠券,但凡有商家有微信推廣活動,C君必定是第一個擁躉之人。節儉乃是美德,古人常言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想必C君名下兩套房產實在得來不易。我不願出手轉發點讚,是我向來對箇中之道一竅不通,也無暇目及。
比如,D君尤愛自拍,過度美圖之後,實在看不出照片中人與D君有何瓜葛。照片之下,點讚依然排山倒海。想必人情難卻面子易傷,舉指之勞就能令人心花怒放的事,何樂而不為。奈何我不但眼拙,又一向疏於勞動,常常視若不見。
我有個朋友Y為人特別熱情,走到哪裡,都會聚攏一幫新朋友,她的微信朋友圈也格外熱鬧,總是會轉發各類內容。有一天夜裡,她忽然急匆匆地打了通電話給我,讓我一定不要相信朋友圈裡的一個人推銷的產品。原來,出於好意,她不僅幫忙轉發了那個朋友代理的某款產品,還親自服用了。孰料,連日來她總是心跳加速睡眠不佳。問了醫生才知,這種產品並非那位朋友吹噓的那樣,用不好甚至還會引發其他病症。更讓人氣憤的是,這個在朋友圈裡售賣所謂有益腸胃疏通藥品的朋友,居然還到處向人吹噓,Y親自服用了,效果很明顯。引得好幾個急於減重的朋友,出於對Y的信任,一下購買了不少產品。
僥倖的是,因為發現及時,中了招的幾個朋友,只是破了財,身體上的損害還算輕微。
相對於微信的朋友圈,微博是一個公共平台,無須添加好友,就可以相互之間發送私信。可能因為我的微博是實名認證,且標註的職業身份是記者,私信求轉發的就更多了,內容多半涉及遭遇社會不公,或涉及的案情陳述,以及房屋被拆、人身迫害等等。在我看來,記者這個職業本來就是一個社會工作者,有可能給予一丁點幫助,我都會義不容辭。但前提是要求轉發的內容必須屬實,或者可以核實。很可惜,絕大部分求轉發的內容,都是自說自話,甚至闡述的內容有很明顯的漏洞卻解釋不清。每每遇到這種,我也只好沉默對之。
有一次,在微博上發私信給我的人,稱她遭遇了強拆,我再三核實之後,發現她發來的內容與事實有很大出入。並非強拆,而是協商拆遷之後,附近有一塊地拍出了更高的價格,她希望追加補償未果,便在微博上求轉發,希望有更多媒體關注,好給拆遷方形成輿論壓力,從而能爭取到更高價格的補償費用。我把核實的內容告知予她,她立即發了大篇幅的內容,稱我必定已經被拆遷方收買云云,又連帶着對記者這個職業進行人身攻擊。除了將她加入黑名單進行屏蔽之外,好像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社交軟件掌控生活的時代,微信朋友圈本來就是一個微縮的社交窗口,每個人都可以在此自由展示各自的人生精彩。不過,君子有成人之美,君子更有拒人之魅。我不轉發,也請你不要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