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記得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莫言來港出席講座時,說過最初也覺得香港是文化沙漠,但後來了解後,卻發現香港有不少優秀的作家,香港應是一個文化綠洲。在香港這個金錢掛帥的社會,醫師、律師、工程師,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職業,相比之下,從事文字工作,做作家,講夢想,總被戲言「太天真」。然而,事實上,對寫作有團火的年輕人還有不少,他們默默地等待一個機會,盼作品有一天會被人欣賞。在今年的書展,就有八位幸運的年輕作家初嚐出書滋味,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獻給廣大讀者。
由新鴻基地產(新地)及香港三聯書店(三聯)合辦兩年一屆的「年輕作家創作比賽」於早前公佈八位得獎者的名單,而勝出的八位年輕作家的得獎作品將會於今年書展登場,各自呈現年輕人對現狀與未來的獨特構想。比賽至今第六屆,於去年四月展開,並舉辦了六場專題講座,邀請不同的作家、評判與讀者分享其創作心得,比賽最終吸引逾一千一百人參賽,其中二十四位獲選晉身決賽,評審最後從中選出八本最優秀的作品。今屆比賽主題為「未來」,參賽者各自從生活中取材、構思,以自己獨特的文字寫出自己對「未來」的構想。
八本新作題材豐富且多元化,例如有報章記者深入訪談香港十五家舊書店,過程中發現行業的未來遠比想像中樂觀;於東京工作的建築師透過細膩筆觸,從生活所見所聞探視城市面貌和空間;喜歡藍色的八十後訴說一個徵求傷心人的故事;駐港日媒記者在作品中以儲物櫃為線索,穿越不同時空,連接每個人隱藏心底的黑暗回憶;亦有作家以法律條文作為切入點寫出七篇小說,探討命運到底能否選擇。另外三本得獎新作則為繪本作品:視覺藝術家用圖畫說出一個過度消費塑膠的寓言故事;兩位藝術學院學生以生動繪本小說,描寫五位年輕主角尋回自我的價值;亦有一本講述青少年成長經歷的繪本故事。
新地公司傳訊總監廖國偉表示:「我們相信只要給予年輕人適當扶助,他們便能夠發揮無限可能,故此新地十多年來持續舉辦『年輕作家創作比賽』,讓年輕人一展所長。他們的創作成果出版成書後,感染更多讀者,在閱讀和創作風氣上可形成正面循環。
三聯董事、副總編輯李安說:「比賽鼓勵年輕人作出不同嘗試,表達方式並不限於文字,亦接受跨謀體創作,故收到的作品相當多樣化,可見香港仍有不少熱愛創作的年輕人,我們對此感到欣喜,亦期望新一屆作者,能藉此機遇,繼續努力。■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