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教資會轄下的研資局昨日公佈2017/18年度主題研究計劃(第七輪)撥款結果,將撥出近兩億元資助5個研究項目。其中港大及科大會合作進行「大數據為本智能及個人化空氣污染監測和健康管理」,創建一個深度學習大數據框架,從而提供智能個人化空氣質量估算,既幫助市民實時了解身處位置的空氣狀況,亦為業界與政府推行公共政策時提供有用數據,項目獲5,000萬元資助。
港大科大建空污大數據框架
上述項目統籌人、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李安國介紹指,香港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但只有16個固定的空氣質素監測站,覆蓋範圍有限,但增建監測站既需成本也要空間,故不斷增加監測站的做法並不實際,而利用大數據是條可行出路,「可利用政府及市面所提供的多項數據,包括各區汽車流量狀況、天文台提供的天氣資訊,地區樓宇分佈等,可創建一個深度學習大數據框架,從而作出空氣污染估計及預測」,讓市民得知全港任何位置的空氣質素。
李安國指出,系統目前經初步測試,準確度達到86%,目標是提高至90%以上。其團隊已開發「UMeAir」移動應用程式,預計一年內可完成雛形,為市民提供個人化的空氣質量健康指數,出行建議及快樂指數,改善市民健康。
其他4項獲批項目包括胃道腸癌及骨骼毛病兩項「促進健康」主題研究,另有亞熱帶城市區域大氣光化學污染,及再生能源供電站及電動車的電燃料儲能技術兩項「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主題研究。負責電燃料項目的團隊表示,有別目前電動車常用的鋰電池,電燃料是可以反覆充放電的液體燃料,透過太陽能或風能儲電,並可如入油般直接加入裝有相關放電裝置的電動車中,可有效節省充電時間,有望成為下一代電動車的動力裝置。
華雲生:續資助優秀項目
研資局主席華雲生透露,本屆共收到48份研究建議書,最終選出5個,涉款近兩億元,較往年的2.3億元低。華雲生解釋指,局方近年的投資回報率僅得2.6%至3.5%,較預期的5%為低;為確保持續發展,需節約開支,但局方仍有儲備,可繼續資助優秀項目。
至於較早前政府表示預留180億元額外盈餘用作加強高等教育界學術和科研發展資源,華雲生指仍要與政府商討,目前未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