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
論知名度,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大概是到北京非到此一遊不可的地方。王府井大街是我在青澀年華常去逛的地方。
記得那時剛從萬隆回到北京,也是從印尼回國讀書的同學Y,一個星期天,他悄悄跟我說,我們把西裝帶上去王府井照相!我一愣,為什麼要帶西裝?他說,我們照完可以寄回家去,給父母看看呀!一想也對。但自回京後,西裝都給打進皮箱了。於是去儲藏室翻箱倒篋,翻出西裝。同去同去,於是便同去。
到了王府井,由上海遷北京的「中國照相館」,前幾年經過,櫥窗上擺着毛、劉、周、朱四人的標準相,暗示是出自這照相館的手筆。我上中學時,中國照相館也是照相界的權威,但不記得有沒有擺出來。我們走上去,說照相。中年攝影師吩咐我們梳頭,換上西裝,拍了三次,大功告成。興奮出來,我急忙解下領帶,把上衣除下。Y不以為然,哼道,你那麼虛偽幹什麼?說罷,徑自吹着口哨離去了。是否虛偽我不知道,但當時的社會氛圍,根本不容你穿着西裝在街頭招搖過市。
我還記得,王府井大街有一家「四聯」理髮店,也是從上海遷京的舖頭,當時相當時髦,價錢也比市面其他理髮店貴好多。但我沒有進去過,那時理髮,隨便就行,或者找會理髮的同學,求其用推頭機推掉算數。有一次被女同學嘲笑成「狗咬饅頭」式。如今不知「四聯」還在不在了。
街口還有《人民日報》社,六十年代中,文革期間搬到小莊去了。對面是新華書店,我曾在那裡買過許多散文集,如秦牧的《藝海拾貝》、吳伯簫的《北極星》等。九十年代,一度傳出要遷出,我當時曾與肖復興在原址上吃過麥當勞。後來,新華書店又遷回,成了幾層高的新華書店大樓,而文學書籍也節節高升,愈搬愈高層,從側面反映出文學書籍愈來愈受冷遇。
那時,我曾經跑到在這大街上的照相舖取相片,還去過北京工藝美術商店買工藝品,一路和三路無軌電車叮叮噹噹從路面上駛過。可是,如今,這段路已改成步行道,兩旁商舖不必說了,連路中間也變成臨時搭起的商舖,前幾年,我就曾在那裡喝過果汁。有一回,一個美術學院的女學生在那裡擺檔,替人素描。勉強坐下去,讓女孩即場畫畫。原來是學生抽空來賺點外快。
大街旁邊有一條「金魚胡同」,那裡有一家「和平賓館」餐廳,基本上是西餐廳。那年,六中同學金春,因要去印尼奔喪,臨行前請星禧和我去吃告別餐。那時特別嘴饞,那炒麵至今記得,但什麼味道,卻已經不清楚了。只知道那時已經是高級的了。
臨行前,星禧囑咐了他幾句。但他似乎也沒有放在心上。後來,他跑到西德去留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