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琳(鍾嘉欣飾)認為社會充滿問題,希望以「女飛俠」身份行俠仗義。(劇照攝影:Wing Hei)  作者提供呂書練
在眾多演藝類節目中,我最喜歡看芭蕾舞和音樂劇,因為是一種很好的放鬆和享受,有青少年參與的音樂劇尤然,這種結合了話劇、舞蹈和歌唱等的表演藝術,其呈現方式也較芭蕾舞普及,因而更接近民間。今年再看香港話劇團原創音樂劇《時光倒流香港地》時,這種感覺更強烈。
這齣由恒生銀行贊助的音樂劇已是第三度公演,主題和情節沒有大變,但從演出規模到觀眾人數都明顯擴大,參與演出的學生由去年的四十幾位增至今年的六十三人,而演出場地也從演藝學院劇院移師至座位更多的理工大學綜藝館,觀眾人次由去年一千六百翻倍增至近四千,反映其受歡迎程度。劇情也更緊湊,舞台上的燈光也比之前明亮了。我個人也比去年更投入,幾乎從頭笑到尾。
笑,不是指內容或情節不嚴肅,而是呈現手法輕鬆、幽默,以及結合了中學生演員那種兼具稚氣、朝氣、活力和熱情的氛圍和似曾相識的生活氣息,令觀者產生共鳴,這是編導的功勞,也是一群小演員的貢獻。
劇情很簡單:小琳自小與外婆阿慈相依為命,並接手經營外婆逝世後留下來的香城飯店,卻面對不斷加租的壓力,困擾不已。一夜夢回外婆生活的上世紀六十年代,舞台也呈現當年的社會風貌、風氣和風情。年輕的阿慈在經營飯店的同時,一方面仗義救助貧苦街坊,另方面對不正之風勇於執言,甚至一度化身女飛俠懲奸除惡......幾許風雨又幾經爭取,成就了今日的國際大都會。
這齣弘揚獅子山精神的勵志性音樂劇並不純粹懷舊,而是借助對歷史的回顧來比照今日社會困境,以前人的刻苦精神和集體智慧來激勵新一代。只是,正如導演冼振東於演出後上台所說,劇中小琳承受的加租困擾至今不但沒解決,反有惡化之勢,促人深思。
主辦方去年和今年都分別邀請兩位時任財爺曾俊華和陳茂波觀看,或許有想讓高官了解民情和激勵青少年的用意,貧苦出身又接受過資助的陳茂波觀後也別有感觸,他說:「人生總有不順意的時候,大家千萬不要失去希望,只要共同努力,才能建構大家心中的理想社會。」
其實,時光不會倒流,但溫故才能知新,前人的經驗肯定可啟發後人,尤其當迷失方向時。這是藝術以外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