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假如讀過中國古文,一定會讀過唐代韓愈的文章,而那篇剖析復古崇儒之必要的著名篇章《原道》,也一定讀過吧?就算未曾讀過這篇原文,也必然知道「坐井觀天」的成語吧?因為韓愈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就有這樣的句子:「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由這句子來看,這個觀天者是坐在井的何處,便一目了然了。
在台灣,有教中學的國文老師曾說,學生曾經問過他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坐在井邊的觀天者,會不會跌落井裡?有沒有跌落井下?問問題的學生,真是會聯想,真是會以小確幸的方式作聯想,以為觀天者觀看的是從英仙座射下的流星雨,而觀天者不是一人,很可能是一對情侶,在高山上的一個井旁,坐在井沿裡觀看吧?想得真是浪漫美麗啊,但表露出來的,卻是對這句成語的無知。
台灣的民進黨上台之後,一直都想全面「去中國化」,八月底時更想透過所謂課綱微調,減少中學課程裡的中國古文。令人覺得荒謬得很的是,這個刪減中國古文的組成成員,竟然包括學生在內。而且採用哪些台灣的古文代替中國古文,竟然是透過網上投票來決定,更荒謬的是,只有幾百票的投票就要作定奪。為了「去中國化」,而不惜拋棄中國古文,想來台灣的民進黨不知道成千成百的成語,都是出自中國古文吧?比如民進黨最近面對的內外交困情勢,已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而這句成語,就是出自宋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的故事。民進黨用來欺騙台灣民眾的伎倆,都被有識之士揭穿,只是「雕蟲小技」,這句成語的出處是《隋書.李德林傳》。不讀中國古文,除了不會活用成語之外,文字也一定繁瑣得很,試問宋代范仲淹在《岳陽樓記》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精煉的文字,如何用白話來表達?不讀中國古文,台灣的莘莘學子恐怕在未來就如井底之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