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轉眼2017年已來到第四季,港股方面,截至10月9日收市,恒指由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22,000點上升6,326點至28,326點,升幅為28.75%,期間更升穿15年4月27日「港股大時代」的28,588點高位,最高見28,626點。恒生指數更成為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升幅排行榜第五位。已持貨的投資者當然樂見股市上升,未有主動參與股票投資的打工仔,千萬不要以為這次升市事不關己,因為每個月我們都有10%收入投放到強制性公積金裡面,只要選擇得宜亦可令我們的退休金受惠於這次升浪。 ■康宏理財服務聯席董事 梁惜君
一直被詬病收費高回報差的強積金今年算是「爭番口氣」。單以香港股票基金計算,全港所有強積金計劃共有53隻選項,全部跑贏香港恒生指數,最差的至少也同步,最好的更跑贏恒指15%,當中包括不同風險、地區及資產類別。
港股基金今年升28%至43%
撇除保守基金及新成立未有數據的基金選擇,所有基金本年迄今回報都是正數。除香港股票基金表現特別出色,錄得28%至43%正回報外,中國內地及亞洲股票基金、北美、歐洲或股債混合型基金亦錄得升幅,而不同債券回報均有正增長。
別以為所有強積金表現都是差不多,不同類別,因為其風險不同,潛在回報當然有所不同。但其實就算同一資產類別,因為不同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表現亦可相距甚遠。根據積金局資料,股票基金的平均回報為5%,如果表現每年可優於平均數值3%,假設供款期為40年,最後總回報會相差超過一倍。
積金半自由行留意三點
政府推出「僱員自選安排」(俗稱強積金半自由行)近五年,目的就是為了提供更多彈性給打工仔,讓我們可以找尋更好的投資選擇。選擇時有幾點可注意:
1. 勿只看重牛市時大升的基金,也要看熊市時基金的抗跌力。同時亦要了解風險水平是否合乎自己。
2. 計劃是否只有一隻基金做得好?會否在不同風險類別都有比較好的選擇,用於鎖定利潤或避險?
3. 注意申請基金轉移的時機。由於轉移時間一般最快都要兩至三星期,有時甚至需要更長時間。如果在升市時才轉換到跑贏大市的計劃,尤其在急升時,有機會在「空窗期」 錯過升幅,得不償失。
央行收水 減高風險投資
除了強積金供款外,投資者亦可以留意其他板塊的一些投資市況。在環球主要央行均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時,加上政治因素如朝鮮問題仍未明朗,環球市況或會轉趨波動,投資者應作多元資產配置策略,切忌過度集中投資於單一資產或板塊。投資者宜逐步減持高風險投資或慢慢鎖定利潤,調節股債比例,並可增加其他類別投資分散風險。例如優先股與傳統投資資產呈較低的相關性,在以往的加息周期下表現亦理想,有效抵禦大市的下行風險。
亞洲高收益債較歐美吸引
另外,美國聯儲局會在十月開始「縮表」及有機會在年底再加息一次。在債券方面,高收益債券由於存續期較短,利率敏感度較低,受加息的影響相對較少。而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較歐美高收益債券吸引,而其存續期亦相對較低,更顯投資價值,投資者不妨留意一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投資產品之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