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放大鏡】現實版「達文西密碼」 有關《救世主》的鑒定之謎

2017-10-19
■達文西創作《岩間聖母》作為重要的鑒定參考畫作■達文西創作《岩間聖母》作為重要的鑒定參考畫作

《救世主》中耶穌基督的雙手、仔細描畫的卷髮、水晶球及罩袍均保存完好,與原本的狀態非常接近,作品亦保留達文西代表作一貫的非凡氣勢與神秘感,在左眼上方仍可看到達文西留下的痕跡,這件畫作曾被指認是達文西學生仿畫,並一度被歸類在「複製品」範疇中直至2011年嘩然現世,至於《救世主》的鑒定過程,仍有一段古。

2007年,紐約大學美術學院修復中心的Kress繪畫修復計劃高級研究員Dianne Dwyer Modestini開始對《救世主》進行大規模修復,並決定請一組專門研究達文西的國際學者與專家進行鑒定,以就作品出處取得共識。初步修復工作於2007年秋季完成,當時參與鑒定的為來自佛羅倫薩大學、現已故的米娜.格雷戈里(Mina Gregori)及時任華盛頓國家藝廊雕塑部首席策展人,其後出任倫敦國家美術館總監的尼古拉斯.佩尼爵士(Nicholas Penny)。

2008年五月底,作品移送倫敦國家美術館,直接與達文西大約在同期創作的《岩間聖母》作比對,而幾位世界頂尖的達文西學者亦獲邀研究兩幅作品,當中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Carmen Bambach、華盛頓國家藝廊意大利繪畫策展人David Allan Brown等人,以及「萊昂納多.達文西:米蘭宮廷畫家」展覽策展人盧克.塞森。此次各專家再度達成共識,認為《救世主》的確出自達文西之手,而且是多幅臨摹作品和達文西門生模仿之作所參照的唯一原作版本。

畫作背後的線索

難得獲專家一致認為《救世主》是達文西真跡,原因諸多:簽名與草稿的關係;於溫斯勞斯.霍拉1650年蝕刻作品中發現與《救世主》一致的構圖;以及作品質量明顯勝過二十多幅構圖相同的已知作品。此外,作品的質量極為出眾,祝福手勢和頭髮更是筆觸細膩,加上其風格與達文西創於1500年的力作非常接近,進一步印證其真實性。

透過紅外線成像技術,專家還發現其他修改的痕跡,盧克.塞森指出「別處也有輕微修改輪廓的痕跡(例如透明水晶球下的左手手掌)」。他著寫道:「達文西常改變主意,而參照現有作品的摹本則不會出現相同的改動。他繪畫頭部時也許曾使用草圖,而在紅外線照射下,可看到上唇邊有修改的痕跡。其他身體部分有較鬆散隨意的底稿,並有其他小改動。仔細描繪頭部及即興而作身體,是達文西的一大特色。......這種繪畫技巧與《蒙娜麗莎》及《施洗者聖約翰》類似,而臉部更由多層非常薄的油彩繪成,此技巧亦是另一達文西真跡的印證。與這兩幅作品一樣,達文西可能花了一段長時間才完成《救世主》。」

技術檢查及分析顯示《救世主》所用的顏料、媒介及技巧,皆與達文西所用者如出一轍。塞森更特別指出耶穌基督身穿的天藍色袍採用了珍貴的青金石,在當時非常罕見,顯示作品的委託人身份顯赫。協助修復作品的Dianne Dwyer Modestini仍記得清除表層油彩後發現是達文西真跡時的興奮心情,她表示:「我的手不斷地顫抖,我回家後以為自己瘋了。」

在清潔過程中,發現達文西創作《救世主》時作出的大大小小的變動。例如大幅度改動過的祝福手勢上的拇指,握着水晶球的手掌位置,飾帶更改成交叉搭在披肩上,頸帶下方衣服上的寶石裝飾位置亦曾改動過,無不反映此畫的超然與原創性,也印證了作品的確出自達文西之手。這些變動也反映他與生俱來的探索本能、勇於嘗試的精神、旺盛的好奇心,以及對完美的追求,驅使他捨棄大部分不甚滿意的作品,令留存的傑作寥寥可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