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我的小兒子和兒媳,很少打罵小孫子。他們也知道我這個爺爺極度疼愛他,所以也不敢在我的面前打他。有一天,我見到小孫兒在哭泣,想是給他媽媽打罵。我上前向他問為什麼,他只是哭而不說。我於是安慰了他幾句,他才停止了抽泣。一般來說,孫兒輩都是被祖父母寵壞了,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小孫子被父母打罵,總是躲在祖父母身邊要求庇護。
祖父母愛惜小孫子,是想在孫輩的身上,回憶自己的童年,是對代代繼承的憧憬。當前已經不是幾代人相聚的大家庭,有兒孫三代同住,已是一種人生幸福。家中有個小孫子,顯得生機勃勃。有的兒女成年成家之後,都不願與父母同住,除非在經濟上仍有賴於父母照顧。
應該說,三代同堂,有利於互相關照。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年輕的父母每多夫婦兩人都有工作,退休在家的父母正好在照顧孩子方面填補了這個空缺。所以有的小家庭都喜歡把在鄉下養老的父母請來照顧年幼的孩子。
自從老伴去世,我一個人頗感孤獨。小兒子一家搬來同住,正好互相照顧。家裡聘請的女傭既可以照顧小孫子上放學和生活,也對我這個孤獨老人加以幫助,兩全其美。
生活上可以聘請的外傭照顧,但精神上的照顧卻非親人不可。小孫子同住是我的重要精神支柱。每當從辦公室回到家裡,第一句話要問女傭的是「B仔回來了沒有」?
我常說自己是一個膽汁型的人,按心理學家分類,每個人基本上可以歸類為理智型和膽汁型。我自認是膽汁型的人,即感情容易激動,不够沉着,受到刺激,喜怒便形於色。所以我說我不能在靈堂上為親友致悼詞,是一個容易「泣不成聲」的人。
凡有親人去世,未到靈堂,心情已經十分激動。在我的大哥、二哥、老伴去世時都是如此。以至有些老朋友辭世,到瞻仰遺容那一刻,已經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