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撮要
內地兩大移動支付工具強攻香港衣食住行民生市場,推動全面無現金交易。支付寶繼上周進軍觀塘寶達街市後,再下一城打入的士市場,初期會在數十架的士試行,以機場出發的長途的士為主,11月將有數千架的士陸續使用,支付寶及支付寶HK兩地錢包同時適用。支付寶HK對手港版微信支付(WeChat Pay HK)亦宣佈登陸香港的新功能,市民期待兩雄爭霸可帶來更多優惠。 ■節自《支付寶強攻機場的士》,香港《文匯報》,2017-10-31
持份者觀點
1. 支付寶:香港的士是私人運營,所有權的分散導致接入電子支付並非易事。香港市民比較習慣使用信用卡,但現時本港逾半商戶不接受信用卡付款,與其停留在50%信用卡市場內,不如服務另一半市場。 支付寶將圍繞衣、食、住、行推出相關支付服務,未來將推出更多交通出行及餐廳方面的服務,希望能為香港建設智能城市貢獻力量。現時支付寶HK約有數十萬用戶,預計在年底前數量可翻倍。
2. 香港市民A:未用過支付寶,就算在內地也是現金交易,因過去曾聽過不少詐騙個案,都是現金交易好,不用怕被騙錢。
3. 香港市民B:可使用支付寶也是好事,免除不少爭拗之餘也更方便,會登記使用,但如有得選擇,用八達通支付更好。
4. 的士司機A:對的士司機而言並非好事,因為少了「零頭」及「打賞錢」賺,加上又要在車內裝多一個儀器,壞了點算?如果個客賬戶內的結餘不足以支付車資,那又如何是好?
5. 訪港旅客:如果可在香港使用支付寶,錢包都不用帶了,更不怕沒有零錢找贖的問題,對老百姓出行也是好事。
6. 評論:支付寶想將這一成功模式移植到本港的士市場,可能不似內地般容易,一方面在香港打的仍相對方便,叫車App遠未成主流,而就支付寶這次的公佈看,未有與本港打車App綑綁,乘客無非用不可的需要。當然,支付寶如果向乘客及司機作出「雙補貼」的話,情況則可能不同。
多角度思考
1. 試指出內地兩大移動支付工具在香港的新動靜。
2. 試指出各持份者的意見。
3. 根據上文及就你所知,在香港普及移動支付將面對什麼困難?你認為可如何克服?
知多點
如今在內地的士市場基本一統天下的「滴滴打車」,是由「滴滴」和「快的」這兩間公司「戰略合併」組成的。在合併之前,兩間公司曾分別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支持下,對司機和乘客實行「雙補貼」政策,即乘客每一筆車費獲得減免,司機也獲得獎勵或補貼。
「滴滴」與微信支付投入了約2,200億元人民幣, 支付寶和「快的」亦為此投入了約5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