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朗文)「一帶一路」倡議將為香港帶來龐大機遇。在昨日的研討會上,眾人熱議香港如何把握良機。其中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適合港人發展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總比不適合的多,鼓勵他們要大膽探索,特別是青年人。香港發展論壇召集人、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就認為,港人較適合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
梁振英籲大膽探索商機
梁振英笑言,自從有人統計他在前年施政報告中提及「一帶一路」47次,自己卸任特首後「沒有那麼困身」,增加到訪沿線國家或地區的次數,並感到香港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他指,適合港人發展的沿線國家或地區,一定比不適合的多,鼓勵他們行動,先大膽探索,再小心求證及審慎落實。
他續指,已經物色到一個熱心人士,資助中學生考察「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讓每間學校安排10個學生參與,行程包括探訪當地華商,讓學生體會華商如何經營生意、工作和生活,希望他們日後成為生力軍,支撐「一帶一路」發展。至今已有11間學校參與計劃,到訪過越南、柬埔寨、泰國、汶萊、印度及中東等地。
梁振英更呼籲,港商在外地賺錢要回饋當地社會,體現企業責任。
陳啟宗:淘金多內地人
陳啟宗就指,自己近年經常到「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洽商生意,俄羅斯兩年內去了10次,印度去了近20次,發現各地都有很多中國人在做生意,但絕大部分是內地居民,稱讚他們「吃得苦,抵佢哋發達」,但港人在這方面有所不及。
他認為要釐清「一帶一路」概念,因「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本質上已有所不同。前者大多是內陸地方,人煙稀少、欠缺基建但資源豐富;後者是沿海地區,人口密集但缺乏資源,會是龐大市場,適合港人發展。
雷鼎鳴:具有後發優勢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院長雷鼎鳴表示,「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或地區,佔全球人口六成,卻佔全球生產總值僅三成,而非「一帶一路」地區的人均收入為「一帶一路」國家的3.5倍。他認為,「一帶一路」地區雖然比較窮,但有後發優勢。
他提到,埃塞俄比亞近5年的年均經濟增速達9%,更有香港製衣商在當地設廠,將當年香港在珠三角的加工模式複製到埃塞俄比亞。
對於所謂「中國崩盤」論,陳啟宗表示,他與外國朋友傾談時,大家都認為中國是全世界最穩定地方,無論是經濟、政治方面都表現穩定,將會是穩定全球的力量。
雷鼎鳴就直斥有關言論荒謬,並表明「看不到中國經濟為何會冧」,只要保持現有的投資比率和科技發展,中國的經濟前景非常燦爛,相信到2046年,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扣除通脹)將是現時的5.5倍。